一听到“感谢党”就知道是拖拉着黄胶鞋的孙玉亭来了,一个满怀革命热情,痴迷于集体建设的农民。他满怀革命热情,在时代的变革洪流中不知所向何处。
大锅饭时代:孙玉亭是有文化的,他从小父亲早逝,母亲是小脚妇人,被自己哥哥孙玉厚供上学成长,成为一名吃“公家饭”的工人。后来因为在钢厂犯了错误被开除回家务农,因为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所以成为一名村干部。大锅饭时代,孙玉亭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是村支书不可或缺的跟随者。他可以体面地坐在主席台开会,虽然家里过得烂包,但在集体事务上从来都是尽心尽力,饱含激情。在一事无成的境遇下,操劳集体事务是他的精神食粮,坐主席台,吃一碗肥肉片子让他感觉到有尊严。他喜欢研究上级精神、政策,喜欢成为主席台上的焦点人物。
集体解散后落魄:随着时代的变迁,包产到户取代了大锅饭,孙玉亭无法适从,还期盼着重新回到那个他还是“人上人”的年代。包产到户后,自家过自家的光景,孙玉亭干不了农活,因为他先上学,再去当工人,回来后当村干部吃大锅饭,从来没有真正的干过农活。他适应的是指挥别人干活,以至于别人给自家无偿帮忙他还在指挥着。他盼望着再回到集体的年代,我行我素地打听着有没有新的政策,沉浸在以前的梦里不愿醒来,无奈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回归集体无望后他去城里做包工,无奈眼高手低,以为自己是一名出色的指挥者,事实证明他不适应市场,折腾一番终究穷困潦倒回家。
对集体与家人的情怀:“一颗红心两只手,世世代代跟党走”。孙玉亭成长在一片红色充满激情的环境里,他是基层农村的革命家代表。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让他跟凤英走到一块,大锅饭时代让他可以张张嘴、出出主意就可以不劳做而有饭吃。他一直热闹着,热衷于干革命,一颗红心支撑着他的种种行为,然而在这种一心为公的情怀中掺杂着对家人的私心。
开大会批评王满银时私下跟他哥孙玉厚通气,让去参加批斗会,一个是满银跟自己沾点亲戚关系,另一个是害怕不参加大哥家会受影响;在孙少安被批斗时,孙玉亭在不得不上台的情况下东拉西扯;孙少平在上完高中后没个好的工作,玉亭想办法给他提供了当老师的机会。用玉亭的话来说就是“不要看我每天就是多吃你们几口饭,多抓你们一袋烟,给你们添麻烦,连累你们,我在大事情上给你们帮大忙呢。”这一句话就完成了他对自己哥哥家的感情,有生活上的依赖,但“自家人毕竟是自家人”。
他是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沉醉不愿醒的人,他是有感情的,有感恩心的。但他习惯了热热闹闹的大会战,习惯了“指挥别人”,习惯了干活上依赖别人,革命一腔热血,干活实在邋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