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阿让的死,让我内心波澜起伏。
一方面,我为他终于摆脱苦役犯的身份而如释重负,一方面又为善良的人以死谢罪而感到惋惜,再一方面还为他未能享受的晚年幸福时光而感到遗憾,却又为他没有遗憾的离开人世而感到欣慰。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我的脑海中,他是个不会轻易踩死一只蚂蚁的人,而即便踩死了,哪怕是不小心,他的良心也会久久不安,毫无疑问,他会为之祈祷。
我也一度疑惑,十九世纪的故事,现在看起来会不会有代沟,内容和情感能不能跨时代交流。可是读到战争时,仿佛就能亲眼看到混杂的战场:迅疾的枪炮,流淌的鲜血,遍地的横尸,硝烟四起,战火连天;读到救赎时,又仿佛能听到内心的忏悔,明明是与上帝的对话,自己却像一个偷窥者窃取了他们心中所有的秘密;读到生离死别时,又仿佛失去的就是自己的挚友或亲人,眼眶里忍不住就要闪着光;读到恶人出场,就情不自禁想痛骂他一场,告诫他在这一节里不要做过分之事;读到善良的人遇难时,也会不自觉地为其祈祷,希望他总能化险为夷,活着或者是幸福的,至少不是崎岖坎坷的到下一节。
这本书不仅仅是向我们讲述了冉阿让的故事,还有很多“题外话”,比如历史,战争,哲学,法律,道德,宗教和内战,甚至还有俚语,下水道这样的细节。这些内容虽然对故事情节起不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些内容却可以让我们看到真实的社会背景,对于整个故事应该算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本书有91万多字,可以说每个细节都有很详细的描述。也因此,书中出现的每个角色,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结局。
虽然书的名字是《悲惨世界》,但除了冉阿让的死令我百感交集,其他剩余人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就连令人深恶痛绝的德那第,都得到了作者的宽恕。我想,作者一定认为冉阿让的死,是他的解脱,是件好事,不然最悲惨的便是主人公,冉阿让先生了。又或许是德那第两个善良的,死去的孩子–爱波妮和伽弗洛什,为他争取了一些作者的同情,才没有将他绳之以法,判处死刑。
相对比《活着》的结局,《悲惨世界》的结局一点都不悲惨。富贵的世界绝对是悲惨的,可余华就是这样的残酷,活着本就不易,可他却让富贵难上加难,就连老牛都不放过。
一个死了却得到了救赎的冉阿让,一个活着却要继续忍受生活苦难的富贵,一个在生活圆满的悲惨世界,一个却在悲惨世界里活着。
除丰富的情节之外,书中还有很多令人醍醐灌顶的哲学文笔,比如。”掠夺一国人民的暴行,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笔勾销。这种大规模的诈骗毫无前途。绝不可能像从一块手帕上撕掉商标那样,抹掉一个国家的名称。“,再比如,”人天生就是这样,进人家的客厅,浑身是泥都没关系,唯独鞋子不能脏。要人家热情地接待你,只需有一样东西无可指摘:是良心吗?不对,是靴子“,还有,”思想是智慧的活动,幻想是欲念的活动。用幻想取代思想,无异于将毒物当成食物。“。这些句子不胜枚举,我是在读书的时候能背上几句,我的作文至少能提高不少。
另外,翻译这本著作的人,着实也令人佩服不已,其文学功底肉眼可见。他不仅仅是将法语变成了汉语,甚至变成了一首诗,或是一篇超长的散文。自不待言,语言是优美的,成语用的更是恰到好处。在本是陈平直述时,能表述的通俗清新,比如,“比没钱买面包更可悲的事,就是没钱抓药。”,再比如,“众所周知,丑陋也有触怒的地方,魔怪也有怕痒的部位”。这样的例子也举不胜举。
我想除维克多·雨果之外,李玉民也应当被记住,没有他,我是无法享受到如此美妙的31个小时。
最后,把故事情节串一遍。
一个名叫冉阿让的人,因为偷了面包而入狱,几次越狱未遂,五年因此变成十九年。出狱后便背上了苦役犯的罪名,后遇到上帝,忏悔和蜕变后,以马德兰的身份做起了生意,其社会贡献巨大,成为了马德兰市长,却被探警沙威认出,期间他看着芳汀死在了病床上。他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处理了尚马秋事件后再次入狱,后为了救人掉进海里,得以重获自由。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救珂赛特,带着她逃进了的修道院并改名为割风。
马吕斯的出现打破了他的警戒线,本以为可以隐姓埋名,与珂赛特相依为命,但这个与外公争吵而离家出走的小伙子,却让冉阿让绞尽脑汁,怕他们被发现,也怕他从自己身边抢走了珂赛特。
芳汀是个好女人,书中称她为妓女,我觉得言过其词。首先她是真的爱着那个我记不住的名字的人,其次,她是真的爱自己的女儿。她将珂赛特寄养的一家叫德那第,这家不折不扣的坏蛋,为了她的女儿,她做了她所有能做的事,可惜临终前都未能见到自己的孩子。但后来也证实,爱波妮和他们丢弃的儿子伽弗洛什都是好样的。
落寞之后,德那第与马吕斯成了邻居,而马吕斯一直在寻找的,在滑铁卢战场上救过他父亲的人就住在他隔壁,后来得知其是如此阴险狡诈,爱恨不得,其深明大义,最后放了他们一把。
马吕斯和珂赛特经过辗转曲折,还是步入婚姻的殿堂。可马吕斯不禁戴上了有色眼镜看起了冉阿让,而冉阿让实际上是在内战中,从下水道将他救出的人。明白真相后的他,却只能眼睁睁目送自己的岳父,自己的恩人离开人世间。
沙威是冉阿让一生的宿敌,他似乎一定要把冉阿让捉住才肯罢休,而在内战时,他被俘虏,冉阿让在将得到处死他的命令后,选择将其释放。沙威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他无法理解冉阿让明明是个苦役犯,却是如此的善良,他无法辨证道德和律法到底哪个是正确的,最后自杀了。
爱波妮深爱着马吕斯,她的爱是豁达的,是深明大义的。她知道自己得不到马吕斯,认为自己生活在黑暗中,而马吕斯是她遥不可及的,闪着光芒的星辰。可她却是黑暗中一束耀眼的光辉。她为其挡下了一颗致命的子弹,死在了马吕斯的怀里。
伽弗洛什是个活泼机灵的孩子,虽然生活迫使他沦为混子,但在内战时表现得十分勇毅,为了给大家补充弹药,他勇敢地到前线收集子弹,结果不幸身亡。
德那第,爱波妮和伽弗洛什的父亲,为了不养活一大家子,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都抛弃,只留下两个女儿。这个人擅长算计,阴险狡诈。从前开着客栈,后来落魄至乞讨,诈骗。绑架冉阿让并勒索,却被沙威捉了个现行,逃狱之后东躲西藏,最后在敲诈马吕斯后,逃离法国,也逃离了死刑。
至此,《悲惨世界》圆满画上句号。至于书中的更多的细节,比如米里哀主教的纯银烛台,冉阿让寸步不离的小手提箱,不再复述,只需多记住一点,就是字里行间充溢着情,爱情,亲情,人间真情,都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