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XX法院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
2.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8
3.区发展改革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13
4.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2
5.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31
6.区市场监管局2023年度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37
7.区数据资源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42
8.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48
9.市住建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54
10.县统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60
11.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66
12.乡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82
XX法院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2023年以来,XX法院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XX提供了坚强司法保障。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深化学习,全力推进法治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法治建设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法治建设工作8次,坚持与审判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党组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把普法工作分解落实到审判管理、刑事、民事、执行以及信访工作全领域、各环节。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法治意识。抓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教育,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6次,坚持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完善干警日常学法制度,将法律法规学习作为法官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邀请共建院校老师、上级法院法官授课2次,开展“天法毓秀·青年干警大学习”活动10期,组织业务骨干参加民法典知识竞赛获二等奖,不断厚实干警法治素养。
三是抓好主题教育,深化调查研究。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充分发挥党组、党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三位一体”机制效能,采取集中读书、研讨交流、现场参观、观看红色影片等方式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大兴调查研究,总结调研成果、深入剖析典型案例、交流研讨举措建议等,发出司法建议书5份,4篇论文获省级以上表彰,4篇论文中标省法学会2023年法学研究课题。
(二)发挥职能、公正司法,竭力服务社会大局
一是依法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立足审判执行主责主业,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2023年1-11月,受理各类案件10557件,审结9682件。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审结刑事案件484件740人,有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是围绕中心大局,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成立高新区暖企巡回法庭,率先启动涉企民商事案件集中审理工作,打造“3+”模式精准服务高新区经济发展。制定出台《XX法院关于建立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持续实施“百名干警进百企”大走访工程,走访企业392家,征集意见建议39条,凸显营商环境法治“底色”。
三是强化府院联动,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与市政府召开“府院联动”联席会,“府院联动”进入新常态。紧盯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2023年1-11月,审结行政案件28件,办理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4件,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设立行政争议诉前和解中心,建立“调解员库”,调结行政诉讼案件26件,调撤10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三)突出重点、强化举措,积极践行司法为民
全力做优诉讼服务。打造“厅线网室”诉讼服务模式闭环,实现诉讼服务“一窗通办”;提升“指尖诉讼”便捷,1-11月,网上立案4459件,网上保全607件;推进“总对总”平台作用,成立“涉侨调解工作室”,以14个调解组织为群众提供菜单化、一站式诉前解纷服务,诉前调解案件5586件,调解成功3258件,诉服综合质效排名全省第1名,“4+”调解模式被省高院推广。
全力打造法庭“枫”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茉莉”“和润”等调解品牌。1-11月,人民法庭调解案件659件,其中诉前调解案件430件,诉前调解成功率84.65%。打造“半小时诉讼服务圈”,上门立案、巡回审判23次,开展“赶集送法”“夜市送法”29次,铜城法庭被省高院命名为“枫桥式人民法庭”。
全速加大权益保障。开启“江淮风暴”惠民暖企执行行动、百日攻坚专项执行行动,1-11月执结案件3664件,结案率89.74%,执行到位XX亿余元。推进执源治理,成立全市首个执前调解工作室,在铜城、秦栏人民法庭派驻执行员,督促执前履行。邀请市政协在法院设政协委员监督执行工作室,“一案两委员”监督见证执行工作被《人民政协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深度报道。
(四)多样释法、深度宣传,认真讲好法治故事
结合司法公开,拓展普法范围。依托智慧法院建设,运用好“四大平台”,把诉讼全公开作为普法展示窗口,充分保障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直单位干部旁听庭审、见证执行350余人次,把庭审现场变为普法课堂,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
结合集中普法,提升普法实效。加大重要时间节点普法力度,在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各个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5次。加大重点人群普法力度,持续打造“法润春苗”四色光谱法治宣教品牌,建成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文化长廊,制作《润苗微课堂》8期,举办“法院开放日”14场;深入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制作《防养老诈骗指南》手册500份、微视频2个,营造全民防范养老诈骗氛围。
突出结合创新,打造普法亮点。持续探索“互联网+”普法,加强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建设,及时传递最新法治资讯和法院动态,发布普法视频20个,观看量达12万人次。制作“天小法”布包、玩偶,免费对外赠送,打造普法精品周边,深受群众喜爱。获2023年全省法院媒体融合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法治建设责任感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干警对法治建设在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总结,典型案例资源的发掘和运用仍有提升空间。二是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我院司法便民措施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少数干警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还不够丰富,运用新形式、新技术、新媒介推进以案释法工作的能力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院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法治思想,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省、滁州、XX市委和上级法院的各项决策部署,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主线,以抓好执法办案和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深入推进司法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一是高质量学习,以更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全面系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紧密结合部门职能、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有针对性地深化理论学习举措,推动广大干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是高站位推进,以更大作为助力市域发展。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抓好审判执行工作,营造平安法治环境。持续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司法惠民惠企政策,妥善办理涉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各类纠纷。积极发挥专业法官会议作用,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度剖析案件特征、法律因素、社情民意,切实服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三是高力度保障,以更优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法院实践,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扎实推进诉源、执源、信源治理,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着力打造为基层群众提供均等普惠的诉讼服务。
四是高水平创新,以更新模式提升普法效能。积极探索普法服务供给新模式,从立案、审理、执行和能动司法等方面全链条发力,全力打造立体化“普法矩阵”,更好回应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根据不同行业领域、时间节点,推动法治宣传对象再细分、内容的再精准、形式的再多样。
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XX街道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坚决打赢“两场硬仗”等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区委“三城五区”建设总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面实施街道“五大行动”,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更大进步。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是聚焦产业振兴,答好区域发展“必答题”。1-11月,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XX亿元,落地亿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XX亿元重大项目1个,落地优质产业链项目3个,新招引企业824家,其中核心产业楼宇企业40家。推进法律产业集聚,国内顶级红圈所金杜律所税务关系成功迁入,预计将带来年均XX万元税收增长;新招引律所2家,目前律所数量已达15家。打造“线下+线上”立体型运河商务社区,营商服务物理空间覆盖到楼宇前哨、心理空间滋养到每一个企业人心,打造全区首个新业态公益法律服务点等优秀经验做法作为省唯一基层治理新实践案例被《人民日报》报道。
二是聚焦精细管理,答好亚运攻坚“关键题”。结合亚运会召开契机,全力推进绿化景观提升、国际化标识改造、景观灯带拾遗补缺等洁化序化亮化工程,获评市“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品质大提升”洁美杯单位,1-11月累计获市环境大整治优胜榜荣誉8次,综合排名全区第一。结合仓基新村列入省第七批未来社区创建契机,大力推进社区面貌提升改造。信义坊商街市场化物业正式进驻,大兜路与信义坊两条重点步行街容颜焕新。深化垃圾分类,杭办大厦获评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推进食品安全工作,获市级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集体嘉奖。
三是聚焦改革先行,答好赋能增效“创新题”。稳步推进“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改革试点工作,搭建“片区大党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的“2+8+25”组织架构。科室管理服务职能下沉,建立东西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现代社区“一带两域”片区化服务场景,探索“一支队伍管环境”的治理模式。精细划分25个小区,建立小区大家坊,凝聚“1+6+N”共治力量,开展“小区治理圆桌会”,推进“寻找小区治理最优解”行动,双荡弄社区荣登市村社“争星榜”。迭代升级“湖数通·掌上社工”闭环管理工具,优化“线上服务大厅”功能,对25个小区进行精准画像,切实强化数字化支撑。拓宽思路,创造性地推进渔业新村207户回迁安置工作,实现一举三得,包括居民早日回迁、闲置房源重新利用、原有地块得到优化,打造回迁安置“XX模式”,把最难的工作变成了最亮的亮点。
四是聚焦民生优享,答好惠民服务“基础题”。聚焦高龄、失能等五类保障对象,以“七助”服务为支撑,1-11月累计为全街重点老人提供服务5000余次。建成2个省级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建1家百姓健身房,被省民政厅列入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单位。仓基新村获评市老年友好型社区,社区服务综合体入选省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名单。妥善处置运河商厦等重点人重点事,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建设走在全区前列,推进平安小屋宣传阵地建设,社会发展大局平稳有序。
五是聚焦精神共富,答好文化传承“加分题”。成功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下一个50年”纪念活动,先后组织“北关市集”、杭州首届啤酒音乐节等特色文体活动20余场,推出青年艺术家“繁星计划”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再现“十里银XX,璀璨不夜天”的繁华景象,助推大运河知名度、影响力提升。辖区英蓝中心推出奥利地艺术展、《艺术家生涯》、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作品展等艺术展,总客流量逾12万余人次,成为杭城新晋网红打卡点。启动“XX新八景”评选,深入挖掘XX故事,XX经验被中央、省市区主流媒体报道250余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是出新出彩,进一步打造经济亮点。聚焦运河CBD法律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做好律所定向招引,加快在谈3家律所引进,力争律所总量早日突破20家,借助金杜所税源回归契机,打造“法务小镇”律所总量龙头区块,实现“助法与法助”双向奔赴。始终关注指标短板,紧盯外资企业动向,特别是岳佑运河的股权变更问题,力争全年外资招引额完成1800万美元任务。抓好科技型,特别是研发投入增长情况较好的企业招引,加快浩恪生物统计关系迁入,进一步拉动出口指标。依托商务社区“前哨”作用细化助企服务,深化“湖数通”楼宇智治平台助企效能,以“亩均论英雄”量化商务社区考核指标,重点做好“墅企回归”工作,力争年底50万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回归6家,同时做到无重点税源企业外迁。
二是用心用情,进一步创造幸福生活。加快渔业新村地块回迁安置,力争早日完成最后2户回迁安置任务。建好仓基新村等一批美丽家园,推出大兜路等一批精品街巷。推进未来社区打造,深化九大数字应用场景,努力建设省属高校社工实践基地。推动小区专员深入走访,持续评估更新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建强片区式特殊人群关爱中心,优化“三色人群”服务机制,形成全人群、全周期、全链条的保障体系,避免极端事件发生。深化“一支队伍管环境”改革,确保集成式办公、联合式执法、片区式销号等工作扎实落地。聚焦“监管一件事”,打好数智执法“组合拳”,有效承接“三横两纵一中心”红旗班精细化管理示范点建设,让城市管理可感可知。
三是敢想敢试,进一步实现改革突围。推进资源统筹,重塑流程机制,进一步优化“街道统筹各方、片区集成服务、社区主体领导、小区就地解决、楼道善治循环”的“五级微治”模式。按照“坚持一核多堡建设、坚持一核多元培育、坚持一呼百应运转”总原则,提升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有效性,强化25个“小区大家坊”服务能力,凝聚“1+6+N”共治力量,开展小区专员赛场赛马,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吸纳在职党员、企退人员、社区志愿者等力量参与治理,在“武林大妈”“红茶议事会”品牌统领下,形成老旧小区道德评议团等XX特色基层微治理经验,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社会”相结合的社区服务运营模式,打造XX“大运河幸福家园”共同体。
四是精致精美,进一步营造文明风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一个50年”主题活动内涵,做强运河“水遗产”、“XX新八景”IP,助推信义落樱、大兜六艺等特色景点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让运河XX段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积极做好杭州英蓝中心周边整体提升及精准招商,打通大兜路街巷里弄,打造当代艺术和现代生活中心,呈现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文化风貌。开展好“北关市集”、元宵踩街、啤酒音乐节等活动,放大青年艺术家“繁星计划”、公益音乐下午茶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效应,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探索打造社区微型博物馆,在家门口共享运河文化。紧抓“后亚运”时期,充分整合利用4200方标准网球场等文体设施资源,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群众精神生活服务矩阵。
区发展改革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实施区委“比学习争示范、比作为争先锋、比实干争一流”行动,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经济运行、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推动经济稳步向好
1.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抢抓经济复苏机会窗口,牵头制定开门稳、一揽子政策等指导性文件,加速释放政策红利,实施精准推送等便利化措施,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各项政策,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助力经济平稳运行,2023年三季度我区GDP实现XX亿元,累计比增5.2%。
2.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战略部署,出台我区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37条措施及其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结合区情提出市场主体总数等8个方面的预期发展目标,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全区市场主体历史性突破16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占比97.6%。
3.完成“十四五”中期评估。扎实推进“十四五”中期评估,采取自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委托闽江学院团队开展评估工作。期间,深入调研“两中心五平台”产业发展载体,实地走访小茉莉托育园等资金项目,多次组织“面对面”沟通交流座谈,广泛收集调查问卷815份,全面梳理掌握全区“十四五”期间工作成效亮点,系统分析后半程工作思路,经多轮意见征求,形成《〈福州市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4.推动总部能级攀升。实施总部经济集聚区专项行动,开展“总部有约”系列活动,搭建总部企业互联互通桥梁。总部队伍实现再扩容,2023年新认定9家市级、4家区级总部企业,全区市级、区级总部企业数分别达45家、12家,其中新认定市级总部数较上年翻番,总量稳居全市首位。开展市级总部企业扶持奖励申报工作,帮助26家市级总部申报2022年度奖励。
5.加快楼宇经济提质。增强楼宇承载空间,建成投用香格里拉中心等高端商务楼宇,新增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持续升级楼宇服务,以“标准化+”为手段,开展楼宇贯标培训,修订出台《促进楼宇经济效益提升的七条措施》。五四路中央商务区荣获“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商务区”前20强,“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排名提升至全国第8位。
(二)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1.完成科创走廊建设。全面完成科创走廊三年建设行动,廊内累计新增载体面积85.6万平方米,汇聚创新主体595个、高层次人才2942名,汇集61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平台,集聚全区90%的专精特新企业、57%的高新技术企业,福州软件园入选中国软件名园试点园区名单。
2.提升海创高地能级。提速海创高地载体建设,建成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海洋经济主体展陈大厅,依托首届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榕召开契机,赴上海、广州等地开展海洋专题宣传推荐活动6场,已入驻企业32家;正式上线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技术转化服务平台,与陈清泉院士团队开展战略合作,落地国际院士科创中心,打造新兴产业创新孵化生态链;设立海洋科创赛事中心,成功举办各类论坛赛事近百场,全力打造全省海洋经济会客厅。
3.高效培育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第29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打造创新主体培育梯队,2023年我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3家,全区现有高企总数达733家,位居全市前列;新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1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41家,位居全市第一。
4.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注重研发费用投入,鼓励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7.9%,创近四年新高。2023年完成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XX亿元,登记总额居全市第一。推动“双创”平台建设,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孵化器1家。全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数量达35家,创新能级不断加强,赛迪创新百强区评价位列第18位。
(三)深入实施项目带动
1.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依托“项目攻坚增效年”专项行动,形成项目联动谋划、服务、保障的有效合力,推进123个项目提速攻坚,实现开工、竣工项目各39个。稳步推进12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XX亿元,超序时8个百分点。
2.靠前服务项目申报。建立健全“1533”项目工作机制,加强资金申报工作,强化部门联动配合,积极推动储备项目持续转化。2023年,我区共有捷报小茉莉托育、儿童友好街区水部片区适儿化改造等13个项目累计获得各类资金支持XX亿元。
3.提升项目审批质效。2023年已办理完成项目审批45个,总投资XX亿元,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备案127个,总投资XX亿元。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工作,2023年事项认领率、实施清单梳理率均达到100%,进一步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四)聚力推动社会事业
1.牵头经济社会事业改革。牵头全区32个经社改革成员单位,圆满完成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设“一刻钟幸福圈”等15项重点改革事项。其中,中心城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完成五大领域试点标准200余项,实现标准覆盖率达90%以上、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5%以上。
2.组建专家委员会。制定出台《XX区社会治理专家委员会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精准聚焦闽都文化、产业发展、法治建设、数字建设、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邀请专家参与区委全会、“一刻钟幸福圈”建设专题会议等重大会议和活动近百场,提出各类意见建议近500条。
3.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事前信用监管,在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示信用承诺38万余份。持续推进信用数据归集共享,2022年至今,累计归集信用信息78万余条。开展信用建设工作优秀案例推荐,筛选10个具有行业代表性、值得向社会推广的信用工作案例,形成《福州市XX区诚信与信用建设工作优秀案例汇编》,联合区委宣传部等部门举办以“诚信兴商 法治XX”为主题的2023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暨熙街口诚信商圈创建活动。
4.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充分发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指挥棒作用,牵头起草《关于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报告(代拟稿)》。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粮储领域专项警示教育,加快粮食安全生产、流通、储备、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落实辖区涉粮单位安全检查。
5.执行价格管理制度。推进收费管理制度改革,取消收费许可证及年审制度;公布区级2022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名单及收费项目清单,覆盖行政事业单位27家;执行价格监测报告制度,每周开展主要粮油副食品等商品价格监测;落实5家区属景区门票收费情况。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抓产业转型升级
1.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XX区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强化已出台政策的督促落实。借助“五经普”契机,加强对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和分析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为丰富发展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贡献XX经验。
2.持续扩大总部能级。用好用足市、区两级政策,持续开展总部企业认定、政策奖励等工作,组织各街镇、园区推荐辖区重点企业,进一步充实总部后备培育库。依托“两中心五平台”建设,精准招引一批高能级高成长总部企业。用好用足“企业直通车”特色服务,持续加大服务力度。
3.优化提升楼宇经济。新建续建兴业银行建设集团福州营运中心、中国华电福建总部大楼等优质载体。深入实施楼宇标准化提升工作,开展第三届星级楼宇评选。宣贯《XX区关于进一步促进楼宇经济效益提升的七条措施》,引导楼宇评星创优,推动楼宇业主招大引强,催化市场各方力量主动参与楼宇提质增效。
4.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力低空经济、元宇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5+2”产业链链长制,依托开展“平台载体跃升年”行动,着力强链延链补链,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二)抓项目攻坚突破
1.深化“1533”项目工作机制。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高度重视项目谋划储备,紧盯各级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项目资金投向,聚焦安居工程、养老托育等领域,超前谋划一批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项目,推动更多项目获得专项债及各级预算内资金。接续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重点实施重大项目招商、重大项目提速、提质增资扩产、拓展土地空间、优化营商环境等五大攻坚任务。持续发挥有效投资拉动作用,稳步推动106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开工32个项目、力争建成40个项目,加快形成全区“共谋共管”项目发展的合力。
2.积极助力资金申报。紧密跟踪政策导向,增强项目策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建立项目储备库,完善项目从谋划、生成、开工、入统、投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综合发力提高项目谋划效率。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及项目业主单位落实项目日常监管工作,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进度。
(三)抓科技创新跃升
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创新“沃土”计划,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实施科技“硕果”计划,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年度市对我区下达的技术合同登记任务,保持全市前列。
2.持续建强海洋科技会客厅。建设全省海洋渔业数据中心应用基地、海洋文化传播基地,招引涉海企业50家以上入驻海创高地,推动“应用兴海”。打造不落幕的海洋装备展,持续扩大海洋科创赛事中心影响力,拓展创新多领域赛事品牌,推动“以赛助投、以投促引”,实现赛会流量变“留量”。
(四)抓深化改革开放
1.探索开拓两岸融合新路径。紧扣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要使命,持续引育“融”的主体、提升“融”的平台、夯实“融”的基础,贯彻落实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相关任务,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推动闽台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
2.加强中心城区服务标准化成果应用。根据国家标委会部署要求,认真做好迎检准备,推动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总结验收,加快形成推广一批XX服务经验。深化中心城区标准化成果应用,坚持以标准化促进公共服务品质提升,聚焦“一刻钟幸福圈”十大元素标准升级,加快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生活服务业品质化、多元化发展。
(五)抓社会民生事业
1.深化巩固专委会工作。利用“两会一员”机制多次获国家层面推广契机,发挥专家委员会外脑智囊作用,依托XX智脑平台,加快推动专家委员会工作全电子化运行。同时,探索形成联动机制,鼓励专家参与政策咨询、规划制定、课题研究,全方位为XX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策。
2.加快打造儿童友好街区。依托XX区水部片区适儿化改造工程、学园路及周边通学路适儿化改造工程等项目,以“儿童+”为思路,拓展建设“一米高度”的导视牌等设施。联合区妇联牵头指导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等相关工作,分区域(街镇)、部门谋划生成适儿化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扶持。
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执行党务政务公开;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机关效能水平;树牢安全底线意识,托稳全年各项工作。
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区教育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美好教育新高地,绘教育硅谷新蓝图”为主线,为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23年工作总结
1.聚焦党建引领,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1)抓实党建基础工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查会谈改”专项行动,有序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落实巡察整改工作,将其作为从严治党、办学治校的有力抓手,整改进度按计划完成;深入实施第二轮清廉学校建设三年行动、基层党组织领办党建课题、常态化警示教育和谈心谈话工作等,着力解决好党风廉政建设夯基础、抓基层、奠根基问题。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引才”“育才”“优才”工程。2023年,引进中小学教师181人,其中正高、特级教师3名,在职教师中获市级及以上荣誉占比63.6%,应届生中研究生学历占51.1%,43人获省级以上荣誉;招录幼儿园聘用制教师86人,12人具有省级及以上荣誉,应届毕业生中研究生占28.6%。出台教育系统人才培养“潮涌计划”,通过雁阵计划、青干营、名师导航站、班主任学院等载体,着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名优教师激励举措,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稳妥推进区优秀人民教师评选和20年功勋班主任奖励等工作。
(3)全力推进五育并举。致力于学为中心的常态课变革,建构以优学基因、优学标准、好课范式、好课策略、区域行动五大要素构成的“白马湖好课”系统;今年,我区初中浙江省学业水平监测位列“高质量、高均衡”县区。实施区第二批“五育并举”实验校创建项目,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聚集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大华股份等26家单位,成立“科技教育大联盟”,发布研学地图和课程菜单,2023年已有346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研学课程,多途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制定出台儿童友好学校滨江标准二十条,创建3所杭州市儿童友好学校。
(4)特色办学凸显成效。校园足球的“滨江模式”在全省校园足球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杭二白马湖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春晖小学、浦沿幼儿园创建为全国无废学校教育基地,江南实验学校再获世界级机器人大赛冠军,XX实验学校女排队获省市冠军,东冠小学健美操队登央视等。积极推进“云守护通学路”“数智体育”“学生身心健康数据中心”“精准教学应用”“滨乐通课后服务平台”“智安校园全覆盖”等数改赋能项目,成功申报为省“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区”。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云守护通学路、科技教育大联盟、人工智能课程、课后服务、中餐这件事、“无废课程”融入德育体系等创新工作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教育报》《钱江晚报》《今日经济》等媒体报道,10项案例入选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2.聚焦民生实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1)教育资源增量扩容。2023年,新投用校(园)11所,完工3所,新增学位11160个。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增量扩容行动,公办幼儿园入园率占比93%,居全市第一。完成2所安置小区老旧幼儿园、启动1所老旧小学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了省市区民生实事、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民生福祉增效变革行动、“七优享”工程“学有优教”事项以及区重点工作的全部建设指标。??
(2)全力保障学生健康。深入开展“明眸皓齿·脊良正姿”青少年健体行动,为24453名义务教育段学生进行正脊筛查,任务完成率达101.54%;开展第35个“爱牙日”宣传活动,为3125名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开展“爱眼月”等活动,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比上年度降低1.54%;新增2所省健康促进学校和1所省近视防控特色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水平位居杭州市第一。
(3)协力促进共同富裕。高分获评省老年教育优质示范学校、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称号;成人初高中学历提升337人,完成率达110%;开设5个老年学堂、60余个社区教学点,惠及万余名居民。解决7736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入学比例达96.1%;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工作,培养小人才,服务大人才;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5个。开设托班79个,提供托位1580个,实现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41所,占比达57.8%;印发《“托班课程环境”创设指导手册》,提升幼托保教质量。组建29个幼小联盟,开设托幼衔接、幼升小适应周期课程680场;发布新时代滨江好家长标准及家长成长攻略资源包,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周等活动。继续开展对广元朝天区、安徽泗县、湖北建始、山区四县与大走廊地区等地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100%完成山区四县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帮扶项目,推动“教育共富”。
3.聚焦重点项目,助力民生福祉增效行动。
(1)全力攻坚136工程。持续落实XX人才雁阵跃升行动,投用物联网小镇幼儿园,深化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服务。落实开放融通发展提质行动,深化新名校集团化办学,以名校带新校、强校带弱校等形式,推进优质教育全域化、均衡化;引进杭高、杭二中等优质教育品牌,开展合作办学,实现优质资源辐射扩域。努力推进优质师资交流行动,2023年完成238名中小学、50名幼儿园教师跨校交流,其中校(园)级干部20人、骨干教师83人。“学生中餐这件事”已实现全区学校食堂点餐、采购、配送、到货、出入库、支付等环节数据实时监测,全力护航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积极实施校外培训清朗行动,优化“1+X”课后服务内容,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2)服务亚运积极有为。出台亚运维稳十项措施,开展 “平安护航亚运”大排查、大整治、大巩固专项行动,杭州市教育系统第二届消防技能比武获第一名;通过开展“亚运有我”和“亚运就在家门口”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师生参与亚运、服务亚运,65个基层党组织1100人次、18名专业人才参与亚运护航保障工作,4所学校学生参与亚运、亚残运开闭幕式暖场等表演,被区委组织部评为“红色领杭·奉献亚运”大考大赛先进集体。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全局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总书记考察我区时“要抓好基础教育”的指示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实践《关于建设教育创新生态,打造杭州美好教育新高地的实施意见》《杭州XX区(滨江)建设“教育硅谷”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两个纲领性规划,要以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成功创建为契机,聚焦“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工作主线,以“基础性工作周密谋划、特色化项目系统集成、集团化方略精准务实、国际化内涵全面拓展”为重点,补短板、夯基础,扩内涵、强特色,统筹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谱写“教育硅谷”新篇章,树立“硅谷教育”新样板。
1.持续强化党建引领。
一是聚焦组织建设。以抓基层强基础为重点,全面梳理学校党组织设置,全面压实党建责任,深入探索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专职书记和督学作用,建立党建专项督导机制,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指导工作;持续完善学校党组织和行政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健全会议制度、议事规则、事项清单和协调运行机制,确保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二是聚焦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的带头示范作用,拟定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一校一品”内涵,培育一批“主题鲜明、举措有效、群众认可、效应突出”的特色活动,谋划、打造教育系统特色党建品牌。三是聚焦党风廉政。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厘清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一岗双责”“监督责任”履职清单;紧盯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加大风险排查力度,精细化拟订《小微权力清单》和“小微权力”运行体系;完善廉政制度建设,强化廉政风险警示教育,持续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全面落实“阳光招生、阳光基建、阳光招聘、阳光评审、阳光采购、阳光收费、阳光食堂”等工程,确保“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聚焦思想铸魂。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对标“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和“大先生”,以大情怀扛起大使命、以大视野提升大格局、以大作为成就大事业;积极落实典型选树工作,有计划、多途径宣传我区教师队伍中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榜样,形成正向引导和激励,传播教育正能量。
2.全面推进队伍建设。
一是深化“潮涌”强师工程。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坚持择优和公平原则,确保引进人才质量;优化分层分类培育机制,搭好更为精细的学科、德育、管理三支队伍成长阶梯,完善领军人物的培养机制;依托骨干班主任、中坚班主任、卓越班主任三层次评选和培养机制等,切实加强班主任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做实特级教师工作室、跟岗挂职等培养项目,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管理能力和学科名师业务能力。二是深化教师交流机制。统筹推进骨干教师交流、超编学校和年龄整体偏大学校的教师分流、新开办学校优秀师资补充、学科结构失衡学校的教师统筹、优质师资校际互助、教学名师团共享等工作,继续探索中层及以上干部交流轮岗、新优校与老旧校干部统筹等工作。三是深化教师关怀行动。继续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联动和各级业绩考评机制,优化激励机制;继续简化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的程序性负担,减少教师非本职所需的“教学任务”和社会事务,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继续丰富教师弹性工作制内涵,加大教师公寓保障力度,密切关注新入职教师困难,密切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和日常动态;畅通教师在本系统内反映问题、沟通交流的通道,让教师更有归属感、幸福感。
3.务实扩充资源保障。
一是基础设施再扩充。加快新学校建设进度,有序推进老校提质工程。2024年新投用学校5所,完工2所。做好长河中学改扩建项目开工准备和浦沿中学等老校改扩建前期谋划工作,继续推进安置房小区老旧幼儿园提升改造工程。新增托幼一体幼儿园10所,确保托幼一体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2周岁幼儿入托率达40%以上。及早做好培智学校开办准备,切实做好管理团队建设、专业教师引进、运行机制架构以及系统宣传工作。推进儿童友好基本单元建设,新建市儿童友好校(园)3所、“云守护通学路”2条,推出幼儿园盥洗室、中小学公共洗手间配置热水装置的“温暖行动”。二是集团化办学再进阶。全面总结集团化办学的有效经验,直面影响集团化办学实效的堵点、难点问题,持续优化干部调配、教师流动、督导评估、考核奖励等实施举措,压实集团书记、校长工作责任,不断提升集团化办学内涵品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继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更为务实的作风、更加明晰的目标、更有影响的举措,积极推进与杭高、杭二中的合作办学工作,确保中心单元中学、之江单元中学和浦乐单元中学高起点、高标准开办。优化学前教育联盟园的建设机制,加大与高校、名园的合作交流力度,深化园区教研互动、资源共享。三是嵌入式探索再深化。以嵌入式幼儿园深化发展为抓手,加大幼儿园与企业在文化融合、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合作,谋划非嵌入式幼儿园服务周边产业园区的新行动,持续做好具有产业社区特色的托育课程、师资培养等个性化研究。推进优质老年学堂建设,积极协助办好老干部大学,探索产业园区嵌入式社区教育服务项目。
4.系统提升特色化内涵。
一是持续升华特色项目。积极解决特色项目的系统集成和特色更特问题,从理念、行动、评估和支撑体系等方面,全面扩充内涵,实现理论上、制度上、操作层面上的系统创新。积极开展教育创新改革实验,落实五育并举实验校、示范校建设行动,全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要持续确保学生学业水平、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等指标在全市领先,继续推进“快乐课间十分钟”和校园足球改革等活动。推动教育国际化工作,要在师生海外研修游学、开发国际理解课程、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推动区内学校与国外优质学校结对交流等基础上,不断更新思路、拓展项目。二是持续寻找新的生长点。不断挖掘和吸纳现有好经验、好点子,要在培育具有XX特质和滨江(家乡)情怀的硅谷人才、XX技术与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产城人融合发展、教育与营商环境合力聚势等方面探索新路径、提供增值新服务。要牢牢把握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率先在基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配置、基于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变革、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和资源整合的教育流程再造等领域有大思考、新探索,先行先试;有机结合数智赋能,在区域XX技术应用、学习空间拓展、教育评价改革、智能化安防和管理等方面出真果,创示范。要进一步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拓展“科技教育大联盟”课程资源、探索校企协作教改项目、试点建设“课后服务”平台,鼓励XX企业到学校设立实验室、研究站、工作坊等,创建融区域产业优势的“教育+科技”特色品牌。
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XX区民政局对标区第十次党代会、区委第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聚焦民生“七优享”“五千五万”工程等重要抓手,在发展慈善事业、打造现代社区、深化养老服务、保障弱势群体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XX民政工作实现新进展、取得新实效。
一、2023年工作成效
(一)凝聚共富发展势能,让民生保障“优”起来。
一是共筑“大爱城”,薪火相传慈心善愿。持续深化慈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迭代升级“慈善XX”应用,助推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开展“困难群体关爱探访”、“慈善门诊”等帮扶项目150余个,为2900余名低收入家庭实现微心愿;实施“一街一亭一品一特色”培育计划,大力发展培育慈善组织,新增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0家,累计32家,服务困难群众达10万余人次;进一步开发优质慈善品牌项目,打造面积1150平方以上的“壹星同行”孤独症青年就业融创工厂建立面包类食品加工(SC认证)生产流水线;今年以来,综合体迎接来自全国各地近30多批次1600人次考察,XX慈善经验获得广泛关注。其中,温州孤独症青年支持性就业实践基地入选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XX区慈善综合体上榜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XX区在全省共同富裕首场试点推进会等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慈善帮扶低收入群体工作被国家发改委《共同富裕动态》推广;《创新“人人慈善体系,共筑慈善共富样本”》入选温州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第二批最佳实践名单。XX区“以人人慈善助推全民共富”案例入选“八八战略”温州实践案例集。11月7日,XX慈善工作登上央视2套——《共同富裕: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片;中央电视台第10套人物栏目来鹿拍摄孤独症青年就业实践项目。
二是守护“夕阳红”,绘就桑榆幸福晚景。率全市之先选取三家优质养老机构试点开展“日间守护”服务,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低价享受日间专业养老服务;持续提升“七优享工程”中老有康养指标数据,推动实现从业人员“人人持证、一人多证”,截至目前,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24.48人;创新打造全市首个以面馆形式运营的老年人食堂——“有温度社区面馆”,累计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118个,形成了覆盖全区98%以上范围的老年人助配餐体系;加速推进民生实事进度,完成孤寡老人家庭安装“一键呼叫”设备162户,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超额完成100张。温州市红景天养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获得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大南街道花柳塘社区通过全国老年友好示范社区,芳园社区通过第一批的市级老年友好样板社区。
三是撑起“保护伞”,纾解群众急难愁盼。于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全面推广使用“综合帮扶在线”平台,完成低收入家庭困难需求排摸率100%,实现救助家庭探访关爱率、“幸福清单”送达率100%,潜在二类对象转换率提升至8.63%;联合政法委、检察院等部门重拳开展“护苗2023”暨酒吧、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排查各类场所423家次,立案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场所8个,查处涉未成年案件5起,挽救未成年人(含违法犯罪)18名;依托现有阵地资源积极搭建“助联体”平台,提升街镇助联体14个、建设村社助联体171个,实现区、街镇、村社区三级助联体全覆盖。其中,防惩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相关做法工作获时任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批示肯定,《大兴慈善帮扶低收入群体》入选国家发改委《共同富裕动态》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二)解码基层治理难题,让五社资源“活”起来
一是“微治理”撬动“大幸福”。抢抓第四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机遇,加快打造治理高效、服务全面、帮扶精准的现代社区。实现14个街镇助联体、社工站、未保站全覆盖,慈善服务村(社区)覆盖率达100%;推动599个社会组织结对220个小区;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20.9人,全域形成“15分钟”慈善圈和养老服务圈;创建5A级社会组织11个,3个社区获评首批省级现代社区。XX区深化“五社联动”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的相关做法获副省长王文序批示肯定8月份完成了实验区中期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为优秀等次。
二是“小角色”汇聚“大能量”。织密“街镇、村社、网格、微网格”四级组织架构,率先出台《XX区专职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队伍管理办法》,实行专职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两队合一”管理模式,统筹发挥专职社工、专职网格员以及社区志愿者的作用。继续招聘230名专职社区工作者,达到每万城镇居民18名专职社工的配备要求,落实两年一次疗休养待遇,并再次拿出5名事业编制面向专职社工招聘。
三是“小平台”服务“大民生”。创新构建“1+14+N”社会组织孵化体系,打造一个区级社会组织孵化集成中心,通过14个街镇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地,链接好N个村社社会组织孵化站,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以社促社、以社助社、以社孵社”可持续运作新模式,为全区400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贴心的支持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向全区输送养老服务类、社区治理类、防灾减灾类等各类活动超2000场,服务9万余人次,着力让服务力量变成治理力量。今年,XX区被设为全省清廉社会组织建设观察点。松台街道邻坊中心指导站被评为省社会组织优秀服务平台,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通过率超市定任务261%。
(三)聚焦民生热点,让专项事务“强”起来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事务领域工作。全区集中办丧率逐步提升,丧事集中办理率达98%,为群众减免办丧费用100余万元,节约社会资金近XX万元;率全市之先完成婚姻档案电子数据补录工作。
二是稳步推进水库移民工作。2023年,完成大中型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仰义街道仰新经济合作社购置不动产项目】,总投资近XX万元。
三是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工作。升级代办帮办服务,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联合银行创新打造“政银联动”代办服务机制,打造15分钟社会组织登记代办服务圈,提供“免费代办、多端易办”的暖心服务。已为55家社会组织免费填报注册登记资料,节省代办费约XX万元。“全周期护航社会组织登记降本增效”获得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政务服务“揭榜挂帅”的优秀项目。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优化养老服务工作。积极谋划3处养老机构用房,①大南街道丰收新村地块新建约9000平方米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计划将其打造成标杆型医康养结合养老联合体示范项目。②广化街道未来社区配置12000多平方米的养老机构用房。③滨江街道洪殿单元F-22地块配置平方米的7990平米房养老机构用房,目前由城投挂牌招商引资。④XX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工程一期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4年引入优质养老服务企业,计划投资0.5亿财政资金用于养老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一期验收和二期工程的主体结构建设。
(二)深化慈善发展工作。①推进全省唯一县级最佳慈善实践基地建设工作。②通过上海恩派的督导,力争在明年培育出1家以上枢纽型慈善组织,5家以上引领型慈善组织,2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慈善品牌项目。③以慈善综合体为中心,以点带面推进全域无障碍环境建设。④建设“慈善XX”应用2.0版本,纵向贯通“温州市帮扶在线”系统,畅通慈善帮扶新路径。⑤打造“壹星同行”孤独症青年就业融创工厂。⑥对标慈善试点三年行动计划,争取高分通过省共富办试点验收。
(三)强化基层治理工作。①依托“1+14+N”社会组织培育体系,确定一批重点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推动松台街道等3个培优试点开展“大手牵小手”计划。②组织开展第六届公益创投大赛,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0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