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从概念的提出,到学校广泛实践大概走过了15个年头。应该说,集体备课是学校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创新常规教研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优势教学品牌的产物。
集体备课是教研系列活动。它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集体备课有它独有的基本特点、内在要求、一般流程的。从各学校的实践来看,大致可总结为:“三研”,即备前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教参;“四定”,即备课组长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备”,即个人初备、中心发言人主备、集体备课、个人复备、课后再备;“六有”,即有课时安排、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方法点拔、达标测试、知识归纳;“七统一”,即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的达成的共识,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学习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过程、统一达标反馈、统一课堂小结、统一课后作业。
集体备课真正落实、见效,得下真功夫。集体备课讲起来容易,制订制度容易,安排工作也容易。但真正落实起来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在实践中,我觉得下列几个方面要重视:
(一)研读课标、教材要集体研读和个人研读相结合。每学期开学前,组织同学科教师集中研读课标。安排专人分享学习心得,把握本学期的内容安排、结构体系、内涵要义、方法能力要求、质量标准等,让同学科教师宏观上理解课标。组织同学科教师集中研读教材,由专人分析教材体系、知识结构、内在联系、重点主题、核心概念、课时安排、教学建议等。在自备时,个人再次研读,提高认识,指导教学设计。
(二)正确处理好主备和初备的关系。选好主备人。主备人最好自愿选择本册书中自认为知识储备最完善、知识理解最深刻、经验积累最多的主题,最好以章或单元或主题为单位,便于教师发挥长处,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测、评,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备课质量。初备是上好课、进行集体备课的基础。没有初备,集体讨论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不着边际,要么点不到关键要害,要么“守株待兔”坐享其成。初备人人要备,但教学设计可简要些。但学习目标、重难点实破、情景创设、教学过程、练习检测、知识归纳、方法点拔都要认真思考,写出简案。
(三)集体研讨坚持主备人发言和其它人轮流发言结合。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发言,重点汇报学习目标、重难点是如何确定的,问题情景是如何创设的,问题串是如何步步展开的,学习任务是如何呈现并组织完成的,学生如何参与,如何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等,备课时还存在什么困惑和难点。其它人要依次发言,直奔主题,直面问题,直接了当,建言献策,各抒己见。
(四)重视教后反思。集体备课后,尽管个人又复备了,但教学无止境,教学设计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上课后,每个老师都会觉得有些不顺畅、不对劲、不对关之处。这些地方就是存在问题的地方,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记录下来,做好教学反思,提出改进策略和办法。这样,备一课,上一课,有一得,长一智。
(五)集体备课要有良好的学术氖围。备课不是评课、甄别。要站在备好课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观点,提出优化办法。发表意见建议是基于课堂、基于学生、基于实现学习目标、基于自身需要。不同的观点可争可辩,目的是加深理解,达成共识,提出对策。研究的氛围是开放的、民主的、积极的、严谨的、有逻辑的。
(六)集体备课要留足时间。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间短了,肯定不行。最好安排一上午或一下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力,进行集体备课。时间有保证,讨论越充分,认识才能越深刻,教学设计才越科学有效。
(七)领导要参与。学校领导是教育思想和学术的领导。领导参与一是发现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备课制度提供第一手材料;二是挖掘典型,总结经验,面上推广;三是进行学术激励,促进教师深度参与,形成学术成长共同体。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