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重庆作文300字按照春夏秋冬,我的家乡重庆作文300字左右!

2007年6月13日,一个人在拥挤的绿皮火车中颠簸了一夜后,终于来到了传说的直辖市。一眨眼到现在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人生短暂,有多少个15年呢,一直想着关于重庆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总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中错过,这次赶上了疫情居家,大把的时间使得我在也找不到任何逃避的理由,所以让我简单客观的从自己的角度谈谈这么多年对于重庆的几点拙见,我来自于北方的一个小县城,2007年之前是一直居住和生活于北方的城市

1.第一印象:2007年7月13日上午7时,随着火车的进站,在经历了接近12个小时的疲惫旅程,我终于来到了重庆菜园坝火车站,伴随着拥挤的人群,拉着自己唯一的行李箱走出了出站口。清晰的记得出站口停着横七竖八的黄色出租车,当时的起步价5元,我在短暂的观察后直接开门坐上了一辆看起来比较慈祥大叔的小羚羊,大叔操着一口重庆普通话问我去哪里,我回复解放碑国贸多少钱?回复20元,毕竟第一次来,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也没有过多的计较和还价。

大概过了10分钟左右,把我带到了解放碑402和462车站(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这两路车),当时的第一印象,可以直接用两个字失望来概括和总结我当时的心态,和我期待中的直辖市完全不同,地上黑漆漆,油乎乎的一层,边上的商贩的买卖吆喝声此起彼伏,排队等候买中天酱肉包的场景让我感觉到了8县城市,毕竟解放碑怎么也是重庆的中心,管理怎么和我老家一样呢,接下来在同事接我去公司的路上了解到从菜园坝火车站到解放碑也就是起步5元的价格直接收取了20元后,让我顿时对于这个城市的好感荡然无存,以上就是我第一次抵达重庆最直接和客观的印象。

2.行李放到了公司后,热情的同事带着我去楼下吃早餐,本来我早餐一般都是那几样,稀饭,包子,油条,豆腐脑,吃的也比较舒服。但是架不住同事的热情,非要让我入乡随俗的体验下这里的小面,跟着同事熟悉的脚步来到了楼下他经常吃的花市小面。

老远就可以看到排着一溜小板凳(本来是用来坐的,结果都是用来放碗的),统一的蓝色和脚下随处可见的卫生纸(那个时候都是提供一卷卫生纸,可能老板为了节约成本吧)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也迅速观察了下老板的操作间,当时的我认为小面就是北方的挂面,只是一种叫法的改变,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摆放着我不认识的几十种佐料,二两小面一甩,在加几根菜叶,最多1-2分钟,捞在碗中即可食用,我当时要的是二两干馏,没有要煎鸡蛋,也没有加所谓的杂酱和豌杂。6月份的天气早上的太阳疯狂的肆虐着大地,随着二两麻辣小面的下肚,我的衬衣基本已经完全湿透,用当时同事的原话来说感觉我刚洗完桑拿出来一样。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重庆人民夏天的不易。中肯的讲,佐料就是小面的灵魂,毕竟不是北方的面条没有什么劲道一说,偶尔吃下还可以。对了偷偷的告诉大家,直到现在每次想起我的第一次小面,菊花都是一紧一紧的。

就饮食而言,时至今日,我依然沿用了北方的早餐习惯,油条豆浆等,一直到后来乡村基推出了早餐后,基本就是白粥和包子的搭配了,至于米粉,米线这些对我来说,一直没有品尝的欲望。对了,说到小面,我可以很自豪的说一句,从来没有吃过豌杂小面,我不知道为何豌豆和小面搭配的精华在何处?

辣是重庆饮食特点,无辣不欢基本是每个重庆人的性格。我刚来重庆的时候接触的第一家火锅叫和喜火锅,尽管重庆是火锅的鼻祖,也是火锅的起源地,但是刚来的那段时间我确实一直不习惯这边的菜品和底料,毛肚,鸭肠,黄喉什么的,以前在我的世界里是没有的,更不提什么鸭血和脑花之类的,对于我来说,直到现在都没有勇气下得去口。刚来那阵子,我记得一个人想火锅了,点一盘土豆,冻豆腐,藕片,在炒一盘蛋炒饭,一个人体验着重庆火锅的独到之处,记得有次和重庆的同事聊起来给我说,和喜火锅的老板一定非常不想看到我在来了,别人的底料成本都不够。因为那个时候的火锅底料都是免费的。。。。

2,重庆的路:

在北方的城市里,我们都是以东南西北来辨别方向,在重庆,我认为指南针都会失效的。重庆确实对得起山城的称谓,上坡下坡,梯梯坎坎的,随处可见。当时我们公司在解放碑的国贸中心,公司给我租的房子在华一坡,其实吧,直线距离非常的近,但是你听听我住的小区—华一坡,那个坡绝对有60度。从公司走过来,需要先上坡在下坡,在加上重庆的夏天,太阳起的比我都早,骄阳似火下从家里走到公司后,基本衣服都打湿了。所以有一段时间,我都是坐摩的去上班,毕竟摩的和打车都是起步价5元是可以接受的。随着后来调整为10元后,我再次开始走路去上班。因为我承受不起了。

记忆中,除了大学城,渝北及水土的路比较平坦外,其他地方基本上见不到自行车的影子,条件不允许呀,即使是带变速器的自行车,你也无法逾越60度的陡坡吧。所以我在刚来重庆的几年里,外出基本都是打车,导致后来对于重庆的路没有太大的概念。印象最深刻就是记得从解放碑来南坪,经过长江大桥上坡到会展,之后万寿路下坡后到南城大道,在上坡到响水路,路过百盛后,再次回到了长江大桥,等于绕了一个圈,基本都是单行道。好神奇的城市道路,我心里感慨。

3.重庆的话

来重庆之前,走南闯北我也自认为去过了不少城市,唯独重庆这个城市有点特别,因为我很欣慰来这里变成了一名所谓的老师。老师在重庆人民的言语中代表着多重含义,初次见面,不分年龄,部分性别都可以统称为老师。但是这里的老师并非学校中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刚开始第一次这么叫我,我还觉得挺不自然的,毕竟自己没有教师资格证,叫的我脸一阵红一阵白的,毕竟在我心目中,一想到老师,就联系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提到老师,就是那种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油然而生。后来别人叫多了,自己也就默认了,没办法,脸皮就这么厚。

有一点我觉得,重庆现在也是一个大城市了,在中国乃至于全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普通话的推广,一直落后于其他的省会城市,甚至都落后于隔壁的成都和西安。你说重庆人民不说就不说吧,这毕竟是别人的习惯和权力,无人可以改变。但是你不能把来重庆的小伙伴们都开始普及重庆方言吧,另外贵州,四川的方言和重庆的比较接近也就不说什么了,但是湖北和湖南的兄弟们你们怎么也开始在说重庆话了呀?照这么下去,重庆话要在全国开始推广普及吗?上次有一个外地的朋友因为业务需要和重庆这边来对接,但是怎么都交流不到一个频道,后来没有办法找了同事帮忙。

今天时间问题,就先写到这里吧,以上都自己的一点点心得体会,无其他意思,请各位手下留情。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