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至暗时刻或许已经过去啦,今日多地区在中央二十条的指导下,根据疫情变化趋势,调整优化了防疫政策。比如,广州各区宣布临时解封;成都宣布最新的防疫政策;另外,成都宣布小区核酸检测最新的政策,进出小区不需要扫码。等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解封让他们看到了些许抗疫胜利的希望。特别是,很多地区学校恢复线下教学。回顾几个月的居家学习时间,学生们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考验,再加上青春期的困扰,不少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奇怪举动,让父母应接不暇,甚至手足无措。
前几日,城市解封啦,到校复课第一天早上,一个奇怪的男孩,一篇莫名其妙的文字,让校长和家长旋转得发晕。这是怎样一个惊险的故事……
l 故事:男孩的一封信,校长懵逼了!
前几日,城市解封啦,到校复课第一天早上,校园里一片宁静。突然,校长办公室门外的一声“报告”打破了宁静。校长惊异地拉开门,一个高中男孩恭敬而严肃地站在面前。男孩庄严而激动地说:“校长,请给我开一封介绍信,如果可以的话,我愿将生命的1/3去换取eluosi博物馆的一个中国印迹……”
校长有点晕:这是怎么回事?校长让自己镇定了一下,说:“你有什么事?想说什么?用笔写下来,可以吗?”
男孩虔诚地颤抖着接过校长递过来的笔,坐在桌旁。大约几分钟后,双手递给校长一篇《我的理想》。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将生命的1/3去换取eluosi博物馆的一个中国印迹,如果可以的话,另1/3拿去慰藉苦痛者的心,剩下的1/3,我来思索,是否可以回来做一些我还没有做的,是否将365天平分……现在,是否有航班一直等着我,我只需您的一封信,信封由您设计,信封内只装一颗炽热的中国心…… 在高中,我的所作所为代表着学校,在他乡,我必将代表中国。现在,我什么都不缺,缺的只是您的一封信…… 现在我决定了,将我生命的另1/3放在那苦难的地方,我会把我所有的书籍给那些没有书的孩子…… 其余的1/3,我在这里…… 你问我为什么要这样,从我生下来那天,就注定会这样,因为我决定要实现我曾立下的誓言。
我已经决定,围着坐标原点旋转…… 校长不看则已,一看真的晕得“旋转”了:这个学生怎么了?他究竟要干什么?校长的大脑“旋转”之后,第一反应是要请他的家长。男孩被婉言留在校长办公室。校长一直悬着心陪着男孩,生怕男孩一出门不知会“旋转”到哪里。
男孩的父母更是“旋转”得发晕,马上联想到前些日子的一件事。他们只知道孩子是个内向老实的人,一向踏实念书,成绩也不错。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孩子突然和爷爷奶奶说,自己要到大西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时弄得全家人一头雾水,就担心孩子会出什么事。真是怕啥有啥,现在孩子真出事了。校长和家长初步沟通,交换意见后得出一致的猜测:孩子是不是得了精神病? 于是,男孩被带回家,家里不敢离人。男孩越是说自己没病,家里越是不放心。第二天,家里带男孩去看医生。医生说男孩没有什么病。三天过去了,男孩强烈要求上学,说自己没病,就是一颗爱国心。家长还是弄不懂孩子的心思,最后找到了我。
l 心理把脉:是理想不是妄想
在谈话中,男孩没有任何精神障碍的症状,没有任何精神错乱的表现,思维清晰,语言准确,情绪正常,举止得当,眼神里流露的是真诚、智慧和善良。而且,男孩主动来访说明男孩有很好的自知力。心理咨询会话首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诊断。现在可以肯定男孩没有精神病。其实,医生的诊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解释男孩在以上这些怪异的言行呢?
男孩伸出手掌郑重地按在自己的胸口:“是他们误会了,我真的没有病,我就是一颗爱国心。”随后,男孩解释说,随着自己长大,爱国的心越来越强烈。前几天,语文课上学的一篇课文写到文物流失国外,激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周末晚上又看了一个爱国题材的电视,久久不眠。第二天早上依然激情澎湃,很早来到学校,没有见到老师,就直接去找校长了。以前说去西北,也是看了网上视频,感到西北自然环境差,就想去帮他们,睡前就情不自禁地和爷爷奶奶说起,可他们不懂我的心…… 看我听懂了他的心思,男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现在明显看出,男孩想去西北,去eluosi,是出于爱国心,是理想,不是妄想,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那么,男孩写给校长的信又怎么解释?为了进一步确定,我们约定了第二次会话,请男孩带来几篇以前的作文或日记,并带来所学的那篇课文。
第二次会话,男孩带来了他们的语文课本。那篇课文是余秋雨写的《道士塔》,里面谈到敦煌文物流失国外的屈辱,其中有两节特别激动人心。男孩说,最打动自己的就是这两节。至于eluosi博物馆有中国文物,是老师讲课谈到的。男孩说,当时在课堂上就很动情、很投入,周末又看了爱国题材的电视剧,就激情燃烧了。这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男孩言行的来龙去脉。
男孩那似乎令人费解的信又该怎么解释呢?看了男孩的作文和日记,我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文学天赋的男孩。他写的东西都有一种散文的味道,语言风格与那封信的语言风格一致。这样散文化的语言风格,加上写信时情绪冲动,在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信就让人难以理解了。男孩解释说,自己想去换回流失国外的文物,又想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又想到自己现在学业未成,所以有了生命的三个“1/3”的说法。至于结尾的“围着坐标原点旋转”,是说自己的决心坚定不移。其实,只要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男孩信中的意思也是可以理解的。
l 父母该怎么办呢?摆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男孩知道我读懂了他的心思,晶莹的泪花中露出了笑容。最后男孩说,经过几天的思考,懂得了有爱国理想,还要脚踏实地。应该学会摆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为了实现理想,现在,最重要的是在校园里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不久传来好消息,男孩已经在校园里安心学习了,一切正常。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了。
我们常说孩子不懂父母的心,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父母不懂孩子的心。青春期阶段孩子自我认知不稳定,人格还没有完全形成,再加上情绪控制能力不完善,因而,面对外界多元化的信息,孩子的心灵很容易陷于迷茫的时候,我们父母本身不了解孩子青春期特点,对此束手无策,甚至是帮了倒忙,让孩子心灵陷入更深的迷茫。只要少一些自以为是,少一些武断专行,只要多一些细心体察,多一些交流沟通,我们都能向孩子的心灵世界走近一步。
一个有惊无险的故事结束了。青少年应该怎样善待自己的理想?成人应该怎样读懂青少年的心灵?故事留给我们去思考。
最后送给父母们一句话:只要少一些自以为是,只要少一些武断专行,只要多一些细心体察,只要多一些交流沟通,我们都能向孩子的心灵世界走近一步。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分享我的亲子教育故事,我是人生通勤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