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看第七单元的几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让我们体会描写的动静手法,以及更多的科学与知识。
第二十一课 《古诗词三首》
#你问我答
张继 《枫桥夜泊》
问:这首诗读下来,觉得作者心情有些许悲凉的感觉?
答:悲凉就对了。这首诗来源有一种说法是,诗人当初参加进士考试落榜以后,坐船路过寒山寺,夜里听到寺院里传来的钟声,触景生情后就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当然,也还有一种来源说法,作者在安史之乱前两年就已经考上了进士,正准备投身仕途大展拳脚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国家进入动荡期,很多人纷纷逃到蜀地或者江南,作者也在其中。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坐船经过苏州的作者当时的心情一定是低沉到了极点。
问:你怎么知道作者经过的是苏州?他为啥不骑马或走路呢?
答:诗句里的姑苏就是指现在的苏州。而苏州所在的江南地区水网发达,船运是一种主要的运输方式。也因此,苏州还有一个叫做“东方威尼斯”的称号,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著名的水城。下面这幅画是清代画家徐阳的《姑苏繁华图》,虽是清代的作品了,但通过它我们也能管中窥豹的了解水网密布与繁华喧闹的姑苏城。
纳兰性德 《长相思》
问:课文注解里讲,榆关是山海关的意思。好像这个地点对作者很重要?
答:看历史书比较多的同学,一定会经常听到关内关外这个说法,这里的关就是指山海关。满族人就是在山海关以东发展壮大,然后越过山海关后统治了全中国建立了清朝的。而作者就是一位满族人,对老家当然会有格外的感情。
第二十二课 清少纳言 《四季之美》
#你问我答
问:课文中提到了霜这种自然现象,好像没怎么见到过它。
答:相比雨雪是要少见一些,但在天气冷的早上,你如果在草地上花园里还是能看到它的。在地表温度降到零下的时候,靠近地面的空气,碰见了寒冷的地面或物体,就会在上面凝华成白色冰晶。
问:这个作者好像没有怎么听说过呀?
答:作者已经是一千年前的古人了,而且又是一位日本作家,因此不熟悉也很正常。但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的《枕草子》就出自她的笔下。
第二十三课 巴金 《鸟的天堂》
#你问我答
问:榕树长的是什么样子呀?怎么就能靠一棵树长成一片林呢?
答:课文里提到的枝上又生根,这些根叫气生根,一旦接触到地面,就会扎入泥土里去生长了。
问:好奇怪呀?它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呀?根怎么能从枝干上长出来呢?
答:植物其实也是讲理的,但它的道理是一定要活下去并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出去!我们植物课上学的那些知识都是一些“常规操作”,但在一些特殊的气候环境下,植物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坚韧与智慧”,才能保证自己在艰难的环境里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再给大家看一种叫菠萝蜜的树木,看看它的不按常理出牌,居然把果实长在了树干上!
第二十四课 贾平凹 《月迹》
#你问我答
问:这篇课文描述了月亮的移动,好有趣呀!
答:其实你可以观察一下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这样你能看到月亮更多的位置、形状等变化,那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我们的文章月相图就记述了这个过程。
以上就是对本单元课文的衍生与解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