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农村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当前,面对农村老龄化的实际,国家、地方各级政府、社会各层面正积极应对。除国家层面的政策布局推动之外,关键还在于各地的实践创新。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结合区域特点和实际,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从乡村治理角度切入,不断推进“党建+农村养老”方面的创新实践。虽然这些地方在“党建+农村养老”模式的组织方式和形式上各有千秋,但其核心要义和价值指向是趋同的,都有助于破解农村养老难的问题,并进一步促进乡村治理,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的典型形式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要求。因此,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要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的基本原则。实施“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是应对农村老龄化,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重要途径,其具体实施和组织形式应不拘一格。目前比较有特色的“党建+农村养老”实践创新有以下几种。
(一)“党建引领+站点建设”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党建引领+站点建设”这种实践主要特点是以党建引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精准界定服务对象,以养老服务促进党建、以党建引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例如,北京市密云区为精准开展互助养老服务,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乡镇(街道)和村党支部组织全面排查、梳理独居老年人分布情况、身体状况、居住情况等,建立独居老年人信息台账,做好人员安排和科学配置设施,为“邻里互助点”合理布局,确保“邻里互助点”帮对人,满足精准供需;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结合本地农村状况,在建设“农村互助睦邻点”的基础上,走出了“党建+村民自治+农村互助养老”的农村养老服务新路子。这种工作机制由指定的1名村(居)党员干部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做好日常管理,并且积极倡导在职党员、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积极参与阵地建设,从而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有人管,较好地破解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组织不力的困境。通过党建引领,既夯实了农村“邻里互助点”“互助睦邻点”等养老服务载体,又把这些载体作为农村党建的阵地,创新了工作机制,促进了养老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使党的建设、农村养老、乡村治理实现了融合发展。
(二)“党员+多元群体”的农村养老服务队伍构建。“党员+多元群体”的农村养老服务队伍构建,其主要特点在于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凝聚农村爱老助老服务多元群体的力量,构建为老助老服务队伍,为农村老人打造养老服务的保障网。例如,安徽省天长市聚焦“养老不出村”,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队伍,构建“党员+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志愿者+就医联系人”的巡访、关爱、服务守望体系,壮大了农村养老服务队伍,优化了服务人员结构。这支队伍的构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凸显了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主导、基层相关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为农村老年人构建起“守望之家”“安全之网”。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突出党建引领建队伍,把践行初心使命落实到为村民服务的行动上,每个村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队长,村委成员、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优秀农村青年等为成员的农村助老志愿队伍,以此选优配强农村助老志愿服务队伍,破解农村特困、独居等特殊老人养老难题,在这一过程中有力解决了基层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后备力量备而不用等问题。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以在职、退休党员组建互助养老队伍,促进“党建+农村互助养老”项目健康发展,这既让老党员拥有继续接受党的教育,又有学习和发挥余热的机会,同时也壮大了助老为老服务队伍。以上创新实践,优化了乡村治理人员结构,汇聚多元力量参与农村养老工作,开创了农村养老服务的新局面。
(三)“党的层级组织+双述双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机制建设。“党的层级组织+双述双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机制建设,主要是把市、县(区、市)、乡镇(街道)、村各级党组织在推动农村养老方面的工作与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相衔接,将各级党组织推动养老工作纳入述职评议,以此引领带动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推动各层面积极主动链接企业、社会组织、养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资源,带动、引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提升农村老龄化社会治理效能。例如,江西省南昌市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题,推出“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打造出特色的“南昌经验”。其中一个重要的做法在于构建“党建+农村养老”服务考评体系,将该项工作纳入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村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内容,压实各层级责任,鼓励和指导村委会、党员开展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为农村老年人群体构建起强有力的关爱服务体系,以此助力破解农村老龄化治理难题,并在活动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
二、“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的价值
***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如何化解基层矛盾,促进乡村科学、有序、有效治理;如何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广大农村老年人对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望,这是考验党组织办好农村的事情,促进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交流。因此,加强党对农村养老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乡村治理、农村养老工作的重要保障。“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不论其表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引领、倡导、整合与协调作用,进一步理顺了各主体的利益诉求,激发了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的村居责任意识和公共精神,增强了乡村治理共同体意识,促使广大群众自觉主动地融入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行动中,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发现,“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推动党建、农村养老、乡村治理的融合发展,达成乡村有效治理的价值旨归。从现实来看,“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不仅符合扎根于农村大地的实际,更重要的是推动党建、农村养老、乡村治理三者的融合发展。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为目标和任务,以农村养老难题破解、农村老龄化应对、乡村有序治理为落脚点,可以真正达成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价值旨归。通过创新探索“党建+农村养老”模式,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了服务阵地向乡村老年人家庭延伸、向满足农村特殊老年人服务需求下沉,不断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党旗红”托起了“夕阳红”,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开创了农村养老工作的新局面。这不仅在农村养老服务打开了党建工作与农村老年人现实需求相结合的新局面,也壮大了农村养老产业,又可以起到美化乡村、端正乡村风气,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另外,在“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中,把党支部、党员锻造为满足乡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实施乡村治理的主心骨和主力军,使得具有乡土特色又更接地气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序发展。党建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实现了乡村老年人养老更有依靠、有保障、有尊严,不仅化解了家庭因为老年人养老问题带来的不和谐,还化解了代际矛盾,增进了家庭和谐和美,促进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等多方面的融合,从而实现了乡村有效治理的价值旨归。
(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创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新局面。面对新时代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和新特点,需要全国上下高度重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3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