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日人增田涉译《中国小说史略》为日文,由东京赛棱(号笛)社出版,题为《支那小说史》。鲁迅应邀作序。出版于1935年(昭和10年)7月。封面装帧豪华,精装布面,书顶盈金,重磅道林纸印制,堪称巨册,装帧与题签均为赛棱社主三上於菟吉,墨绿色麻布底纹,宽15厘米,高22.5厘米,厚达4.5厘米,计有500多面。此书一问世,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在1935年3月25日所写《译者的话》里称原著是“划时代”的著作。在1935年7月13日写的《跋》里有“学识渊博的杰作”评价。日本学者、专家都称赞中国著作之精堪,而中国人某些人物却说抄自日本人,这个历史学案给当今中国人一个什么教训呢?该名著是最早自费在中国出版的。
5、鲁迅办地下出版社
鲁迅先生还把自己的“集子”自费印刷成书发行,《三闲集》即以“三闲书屋”之名出版的,不但未影响其价值,反而由此看出鲁迅的伟大人格来。
鲁迅先生著名的杂文集《准风月谈》是由别人自费出版发行的。
据著名作家肖军先生的回忆,有一位叫费慎祥的人,曾在北新书局做过店员,肖军好像在北新书局也似见过的。费慎祥脱离北新后生活无着,因他原对鲁迅先生很尊敬,很忠诚,这时鲁迅就把《准风月谈》交他却印,他便自办一个所谓“地下出版社”,专印一些作家不能公开出版的书发行,尤其是左翼作家的书,鲁迅一些书就这样由他印发了。
鲁迅逝世时,费慎祥也在“治丧办事处”工作服务,常与肖军接触并熟识起来,还拉住肖军硬要肖军给他的出版社编一份刊物,并抱住不放,直到肖军承应下来,就为他编了一本题名《报告》的刊物,出了两期,也是因为经济周围接不上而停刊了。
鲁迅还主持刊物《海燕》,也是自费印行。肖军与肖红在青岛编辑《青岛晨报》副刊,那时同鲁迅通信。肖军与肖红离开青岛到上海后,鲁迅邀请肖军参加《海燕》杂志工作。
肖军在青岛完成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名著,但找不到出版地方。鲁迅先生艰难地阅读了这部字迹潦草而又细小的原稿,指点修改失误之处,并写“序言”介绍,可是当时不可能在上海公开出版,只能自己设法刊印发行。好在肖军与肖红合著的第一部书在哈尔滨就是自费自印自发售的,有些经历,如今又有鲁迅支持帮助,并由作家叶紫介绍找了一处可以欠债的上海容光书店印刷所,于1935年8月,《八月的乡村》正式与读者见面。出版后又遭到当局的禁令,不准书店公开发售。还有人如张春桥发表文章说《八月的乡村》发表匆忙了。为此鲁迅在1936年4月发表《三月的租界》驳斥张春桥匿名文章,保护作者与作品。后来鲁迅又以“奴隶丛书”之名,将肖军的《八月的乡村》、肖红的《生死场》、叶紫的《丰收》等青年作家作品印发。不用说,这又是鲁迅筹措自费出版了。
在鲁迅自费支持鼓励下出版的《八月的乡村》很快闻名中外,迅速地被译成俄、英、日、德几国文字,在世界上产生一定影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