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茀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刻苦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81年1月,栾茀因患癌症,不幸逝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山西省委,号召向栾茀同志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必将激励人们,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栾茀同志1926年生于山东省蓬莱县抹直口村,幼年和青年时期,由于家境清贫,生活颠沛流离。1948年9月栾茀考取了台湾大学,只身来到台北。有一天,在一家餐馆里,一个外国人乜斜着醉眼,拿出几张钞票在戏弄几个中国女人。纸币从头上撒落下来,女人们尖叫着、争夺着。
外国人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来,朝女人们投去嘲弄与轻蔑的一瞥。这一瞥象一枚铁钉钉入栾茀的心房,狠狠刺伤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堂堂的黄帝子孙啊,几时才能不被人轻侮呢?
1949年栾茀毅然决然回到大陆。他幸运地来到北京,适逢开国盛典。五星红旗在蓝空中升起,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诞生了!啊!祖国!这制造世界上第一块罗盘,第一批火药,第一张纸的土地,必将开遍更新更美的花朵!
不久,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山西大学。人们赞许地望着这个满头卷发的青年。只见他东摸摸西看看,眼里闪耀着惊喜的光芒,仿佛那断墙破壁也成了什么新奇事物似的。
崭新的生活开始了。新中国第一代的大学生满怀革命热
忱,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们在建国初期的艰苦环境下迅速地成长。栾茀入了团,当了团干部,又当选为学生会负责人,不久,他向党支部郑重地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1952年秋,栾茀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留校任教。不久又转到新成立的太原工学院。他工作勤奋,精力过人,每天要自修到深夜一两点钟。
在汾河岸边,栾茀向新婚的妻子叙说着一个庞大的计划:他要编一部科技略语词典。“词典?”小魏眨着眼睛问。“是呀,我国现在还没有。可人们阅读外国科技文献,往往非它不可。”
为了收集略语,他们把一个个节日、星期天、寒暑假都毫不吝惜地奉献给了图书馆。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栾茀常常带上冷馒头和萝卜
条,中午就央求管理员把他反锁在阅览室里,一直呆到晚上。
花开花落,几个寒暑过去了。栾茀找到了自己可以贡献力量的岗位。他担任了化工系的讲师,凭着惊人的毅力,刻苦自学,先后主讲了十几门课程,掌握了十几种外语,每天工作到深夜。
他的爱人小魏也消瘦了。她在工作之余不仅要照料
栾茀和孩子们的生活,还充当栾茀的助手,使栾茀得以积累了三十余万张科技略语卡片和别的许多资料,笔译了英、俄、日、德等十几种外语书籍和文献。
1981年1月23日,祖国的儿子,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栾
茀,停止了心脏的跳动。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热爱的事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