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科创产融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主题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以“科创产融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交流座谈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新路径,共同谋划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时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践意义。
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就是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追求更先进的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可以看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全面创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配置,即增强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高劳动资料的科技含量、拓宽劳动对象的可用范畴以及优化三要素之间的配置方式,由此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丰富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创新为特点的新质生产力通过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幅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形式,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和动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高品质教育体系、高水平科技创新、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迫切需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提高站位,准确把握高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使命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分析高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担当。
打造教书育人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高精尖缺”的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形成了从“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战邮精神到“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邮电大学充分发挥红色校史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将红色校史育人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实施红色校史育人“十个一”工程,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着力打造可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聚力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面向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着力打造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紧缺人才。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等,增设柔性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分子科学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等国家急需紧缺专业。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水平,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优质资源体系,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联合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公司、安恒科技公司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学院等大院大所,构建了“平台共享—基地共建—人才联培—团队共育”的协同育人模式,持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与教材等优质教学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提出“三层四类+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本硕博三层次贯通式培养,不断改革模块化人才、卓越工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人才四类培养方式,同时依托优势特色专业举办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学院“卓越研究生”联合培养专项、**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项目,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坚持“四个面向”,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科研主攻方向,围绕重点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邮电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构建了“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大信息”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出依托电子信息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在持续推动自由探索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上,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最高追求。持续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贯彻落实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管理办法,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动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成立空天地海通信技术一体化研究院、碳中和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批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有组织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打造电子信息领域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才培养高地和产业引领阵地,为国家和**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不断加强有组织科研,贯彻落实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构建科研团队联合攻关体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组建科研团队,通过校内人才、学科、科研的高效协同,以及联合兄弟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有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一市一院一特色”“一技一企一平台”的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战略,围绕智慧城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以促进科技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目标,不断创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模式,构建有利于成果转移转化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委派骨干教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并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学校“产业教授”,大力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切实形成新质生产力。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80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