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召开2024年全省工会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工会权益保障工作,为广大职工谋福祉、促发展。在此,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工会权益保障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回顾过去,工会权益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工会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积极推动源头参与,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制定涉及职工权益的政策法规时,充分反映职工的诉求和意见,为职工权益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们不断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让职工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如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扎实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有效维护了职工的经济权益。
我们大力推进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助学等多方面的帮助,让困难职工感受到了工会组织的温暖。
我们还积极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及时化解劳动纠纷,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二、认清形势,明确工会权益保障工作新任务
工会权益保障工作与我国劳动关系、职工状况、工会自身建设等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人口结构持续调整变化,工会权益保障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劳动关系的灵活化。建国初期,劳动关系因行政主导调节而相对稳定。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促进就业、用工、工资等市场化,劳动关系逐步灵活化。进入新时代,大量依附于平台公司的新业态劳动者涌现,他们接受平台制定的劳动报酬规则、在线工作时长和工作标准等约束。与传统劳动关系相比,新业态劳动者与平台之间的从属性相对弱化。此外,新生代职工不再满足于“固滞化”劳动环境,追求“自由随性”工作方式,推动了劳动关系进一步灵活化。劳动关系的灵活化,一方面改变了工会工作场域,新业态劳动者没有固定劳动场所或是临时工作站点;另一方面,给基层工会组建带来挑战。传统劳动关系中,工会依托企业开展组建和权益保障工作。新业态的出现,使得劳动者以个体形态分散于社会基层治理单元,工会组织和服务覆盖难度加大。
职工需求的多元化。据第九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职工更加注重自身和长远发展,95.3%的职工有兴趣学习新的职业技能或知识;更加追求工作和生活均衡化,企盼提升生活品质,69.4%的职工希望在休息时间陪伴家人,30.1%希望兼顾家庭,20%希望获得更多闲暇时间;更加依赖互联网及其衍生产品和服务,8.8%的职工正在或曾经依托互联网从事过开网店、快车专车代驾、快递外卖、自媒体公众号、网络主播、教育培训及其他网约服务等工作。这些新生代职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对职业选择、生活方式、人生价值等的追求更具个性化,对自我价值的表达与实现更加强烈。
工会组织结构与职能匹配程度逐级降低。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上率下,大刀阔斧推进自上而下自我改革,推动资源下沉、力量下沉,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力量、提升履职能力。但我国工会组织结构和履职能力逐级弱化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从组织结构来看,除基层工会外,多数工会组织参照行政机关实施人员编制管理。县、镇两级工会很难配置足够人员从事工会工作,这也成为基层工会“选择性”履职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基层工会将权益保障工作仅视为职工福利工作来抓,导致部分职工将工会看成“发福利”单位,这一现象与当前劳动关系特点、职工分布状况难以相适。
工会工作者年龄结构和专业素质需要优化。地方工会干部在我国党政群组织中年龄结构偏大。近年来,通过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招考、购买社会化服务,人员结构有所改善。但越到基层,这种现象仍越明显,基层工会履职弱化导致职能定位下降是其重要原因。在专业素质上,要推动解决职工关心的工资分配、休息休假、劳动保障、技能提升等问题,还需要工会干部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以集体协商为例,地方工会需跟踪掌握地方经济发展数据、企业经营数据、职工生活成本数据,研究本地产业发展状况等,才能做到协商有理有据,方能更好地平衡职工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几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与劳模座谈、“五一”表彰大会等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首先要体现在亿万劳动者身上。工会要认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8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