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群众溺水情况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的杀手。近年来,由于部分群众安全意识薄弱,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导致接二连三的群众溺水悲剧频频上演。为了有效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增强辖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群众自护自救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必须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找准对策措施,全方位开展防溺水工作,坚决拧紧防溺水“安全阀”。
一、预防群众溺水工作背景
(一)工作依据。《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一年有明显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升”的总体思路,要求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提升、优化赋能”三个阶段的综合治理,打造高技术人才的高品质生态居住区,实现核心区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新地标。防溺水工作事关家庭幸福、事关社会稳定,与群众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开展防溺水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的实际行动。
(二)工作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亲水休闲玩耍、戏水游泳等人群越来越多,沿江水域安全风险随之增加,导致溺水、溺亡风险事件时有发生。2022年,X江水域共发生溺水事故24起、溺亡3人,2023年,发生溺水事故1起、溺亡1人。
(三)基本情况。两江四岸总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X江流经X沿岸线长约16.5公里,总面积18.57平方公里,涉及大竹林、康美、礼嘉3个街道,沿线有街道消防站、交管中心、港航救援中心、水上派出所等X家行政部门,亲水公园、亲水步道公园X个,企业X家,水上船舶X家,楼群居民约X万,最高水位能达到X米。群众溺水事件发生区域集中在X、X、X、X等群众经常休闲玩耍、游泳戏水的公园和江畔。
(四)重点时段。群众溺水事件多发生于7、8月暑假期间,此时气温升高且正值汛期,水位变化不稳定。特别是下午5点到9点期间,此时天色昏暗、江水涨潮,游玩群众容易失足溺水。从溺水群众情况来看,年龄段主要为17-25岁,他们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二、溺水特点
(一)失滑溺水。X江地处X盆地,雨季较长、降水量较大,河底地形复杂、河边水草多,还有暗流,沿江地区土质松软,容易塌陷。在岸边游玩时重心不稳、脚底打滑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滑落水中,一旦落水,即使熟识水性也十分危险,有可能在水中突然滑倒后站立不起来而陷入污泥之中。
(二)挤压溺水。X作为网红城市,X江沿岸网红景点较多,人员特别容易聚集,大家喜欢攀爬戏水,但是由于网红景点多为近年来新开发地点,相关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汛期的傍晚时刻,由于天色昏暗,对于上游突然涨水情况观察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跌落、溺水等情况。
(三)侥幸心理溺水。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有事情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无法避免,比意外更可怕的,是侥幸心理。人们总是抱着侥幸心理,相信最倒霉的事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当悲剧发生才后悔莫及。在江边玩耍时,很多人认为水位低,水流不快,即使在雨季洪峰来临时,自己也能够及时上岸,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侥幸心理却可能让自己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四)游泳溺水。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健身运动的普及,爱好游泳的人群越来越多,前去江边游泳的群众,有些是会游泳的人,有些是初学游泳的人,初学游泳的人由于技术掌握得不好,在水中一旦发生问题就容易手忙脚乱,导致呛水而造成溺水。而会游泳的人,也会因为对水中的情况不熟悉,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事故,因为水中可能有暗桩、礁石、急流、旋涡、水草以及障碍物等,都可能对游泳者造成伤害,一旦遇到危险的情况,由于情绪紧张也容易难以自救造成溺水。
三、当前预防群众溺水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预防溺水手段落后。X江自然水域大多数是无人看管的地段,存在安全警示牌不全、专业巡逻看管缺失等现象,使得群众能够轻易进入水域中,并且社会监管对危险水域的排查、清除、警示、隔离及监控不及时,专业监护措施未能系统建立,由于水域开放、水岸线长、活动面积大,导致人员行为难以管控。同时,目前的防溺水宣传工作主要依靠标语、横幅等传统手段进行,而且宣传受众多以中小学生为主,社会面防溺水宣传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二)溺水群体呈现出多元化。从目前发生的溺水事故来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群体。一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群体。许多老年人傍晚喜欢坐在水边乘凉、聊天,还有部分老年人喜欢在河边垂钓,此类人群万一突发疾病或意识模糊极易导致意外溺水死亡。二是青少年儿童群体。青少年因安全意识差、思想不成熟,尤其是暑假期间天气炎热,加之汛期降雨强度加大,很容易出现单独或结伴前往江边游泳、戏水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目前来看发生溺水死亡事故的群体以中小学生居多,特别是留守儿童发生溺水事故的情况比较突出。
(三)社会专业引导力量缺失。目前防溺水宣传大都停留在学校开展的宣传教育上,社会、部门、街道、家庭对防溺水工作的职责不明确,考核机制、追责问责制度不健全,监护措施及联防联控机制未能系统建立。自然水域的安全警示不全、值守人员不足、巡查力度有限,大都处于无人看管状态,对危险水域的排查、清除、警示、隔离及监控不及时,使得群众能够轻易进入水域中,加剧溺水事故发生的风险。
(四)数字化监管预防还欠缺。防溺水工作面宽量大,仅靠“人防”无法实现24小时监管,由于全区水域众多,单靠人力实现全天候、无缝隙监管的难度较大,必须在加强人员巡查、提升宣传教育等“人防”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技防”。但是目前河流岸线等危险水域溺水易发地的监控警示设备不足,对学生及其他群众溺水预警不及时,发生事故无法第一时间采取救助措施,导致许多溺亡悲剧发生。
(五)相关部门联控机制不优。预防群众溺水涉及多个部门综合管控,要求水务、公安、教育、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加强联防联控,综合施策,方能释放最大效能。目前来看,个别地方还存在着监管不到位、履责不规范、预案不管用的情况,防溺水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责任压得不实,宣传氛围不浓、群防群治合力不够、重点人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河道等危险水域没有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溺水标语,重点水域巡查监管责任落实不严,对群众戏水、野泳等危险行为劝阻不及时。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和责任落实制度不健全,政府、学校、家庭、街道配合不紧密、责任不明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追责问责难度较大。
(六)专业救援救助力量不够。当发生溺水事件时,附近群众难以提供有效的救援帮助,因为普通群众缺乏救援经验,有些贸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时有发生,必须依靠专业救援力量进行抢救。但是目前我区并未配备专业的救援队伍,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救援设施,救援皮划艇、救生圈、救生衣等没有专业的队伍进行管理。由于专业设备、人员等力量的缺失,在发生群众溺水事件的时候,没有专业力量进行及时救援,更容易造成溺水死亡的情况发生。
四、预防群众溺水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防溺水救援体系。认真贯彻落实A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并制定防范方案,压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家庭监护责任,推动形成以党委政府主抓、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防溺水工作格局,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预防群众溺水工作作为一项紧迫任务落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8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