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断

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我们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
10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文化建设领域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创新与工作部署,特别是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强调的“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的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内涵更加清晰,无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断和核心议题。
强大思想引领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
强大思想引领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科学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唯有如此久久为功,方可牢牢掌握党的文化领导权、巩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当然,强调坚守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魂和根,并不是要封闭、僵化和保守。马克思主义不排斥一切真理,不管它来自何时、来自哪里,只要是真理性认识,都可以作为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养分。我们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
强大精神凝聚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性
强大精神凝聚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性。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强大价值感召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
强大价值感召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明确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可见经过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就。放眼未来,准确把握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努力实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汇、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9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