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教育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和期盼息息相关。在追求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上,群众的愿望和期待始终如一。在本次调研中,我带领调研组深入基层学校,走访教室、餐厅、宿舍,采取与师生交流座谈、分发问卷调查、听取学校工作汇报等方式,对全县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实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丰富教育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全县的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事业实现长足进步。
(一)经费保障迎来新高峰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达到7800万元,较此前年度有所增加。教育经费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比例稳步上升,达到15%。2021年,这一比例为12%。自2023年春季学期起,小学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由每年450元上调至500元,初中由600元上调至660元;同时,寄宿制学校每名寄宿生的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增至220元。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取暖费保持在每年80元,特殊教育生均基准定额则提升至900元。2022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上级拨款42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达1500万元,共计5700万元;2023年上级拨款提升至4600万元,县级资金增至1800万元,总计6400万元,均及时足额拨付至各学校。这些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
(二)教育发展迈出新步伐
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高中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至90%。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学生学业合格率已提升至96%以上。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体育、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在计算机、手工艺、小学生编程等方面,亮点纷呈、成果显著,并屡获国家和省市各类大赛奖项。其中,XX学校荣获省级义务教育管理示范校及装备管理规范学校称号。各校充分利用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一校一品、校校有特”的教育新格局。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一本上线率连续数年增长超过5%,体育、美术、舞蹈等特色教学成果在全市名列前茅。各校通过不断创新实践,促使基础教育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办学水平跃升新高度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和县政府的总体部署,X县积极推进一系列办学水平提升工程,如“薄弱学校改造”“小规模学校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城区学校扩容提质、乡镇寄宿制学校全覆盖”等。投入资金高达2.5亿元,实施包括XX在内的多项工程及公办幼儿园的达标升级,中小学校的布局得到全面优化,教育设施设备焕然一新。全县100所中小学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全覆盖,新建录播教室30个,这些条件的改善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教育体制激发新动能
XX高中与XX中学结成发展共同体,在课程建设、体系完善、教学改革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推动了课程教学和素质评价的综合改革。县职教中心携手县内产业集聚区的XX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企业定制培训紧缺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逐年增强。中小学共组成15个帮扶对子,成立5大教研协作区,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在招生机制方面,修订《X县义务教育招生考试实施方案》,合理规划城区小学、初中的招生片区,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招生工作,有效破解“大班额”“择班热”和“择师热”的难题。县课程教育和教学发展中心强化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做好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监测,督导室定期组织责任督学进行教育督查,充分发挥综合督导的指引作用,为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队伍建设展现新风貌
近年来,X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积极拓宽教师补充渠道,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大学校园招聘、优质人才引进等方式,成功招聘新教师300人,全县教师历史性缺编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及持证上岗率均达100%。县教师发展中心依托网络培训,利用XX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扎实开展“五级”全员培训,实施“三名”工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三年来,累计培育省市县级骨干教师150名,省市名师30人,名班主任20人。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评选活动,全面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
X县作为革命老区和传统农业大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对教育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一)尊师重教氛围不足
各镇(街道)、各部门对教育的重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持续性和经常性的重视,没有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其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与周边地区相比存在差距,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完善,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部分农村学校的营养改善计划面临停滞的问题。基层学校的非教学负担较重。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频繁进校园,如评比、检查等活动增多,学校被迫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师生负担加重。不仅如此,为了完成与教学无关的行政任务,学校还需应对频繁的材料报送和拍照留痕。这种状况虽然得到了反映和重视,但实质性改善有限。学校与社会、家庭间常产生矛盾纠纷,导致“校闹”事件频发。面对舆论压力,学校和教师时常被迫道歉,而学生则成了被保护对象,教师在矛盾处理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导致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成为事实上的“弱势群体”。
(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任重道远
近年来,尽管我县在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学校管理水平仍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和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教育布局需优化调整。××当前,部分农村小学及私立学校的布局不尽合理,阻碍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区教育设施规划未能与城市发展同步,通常是简单加固或按旧有模式建设,导致新社区学校配套不足,大班额现象普遍。农村学校则因分布稀散且规模偏小,资源供给不足,成为亟待撤并的薄弱环节。此外,不合理的学校布局也导致教师和教育资源无法实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二是城乡、校际发展不均亟待解决。××城乡及校际教育发展不均衡,部分薄弱学校发展乏力,资源配置政策亟需优化。目前,全县仍有3所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凸显,2所农村学校面临学生资源锐减,5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无力支撑正常教学。快速推进的县域城镇化加剧了“农村式微、城市拥挤”的矛盾,城区学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三是激励机制需要改革完善。××部分学校在绩效工资和奖金分配政策上不够合理,缺乏有效激励,影响了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城区学校因岗位饱和制约了教师职称的晋升路径,导致部分教师积极性受到抑制。四是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即便教育局每年出台相关通知并在违纪教师中进行惩戒,但诸如有偿补课、社会兼职等师德问题依旧频频出现,引发社会不满。
(三)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强化教育质量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我县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多措并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9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