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做了一个我觉得是非常有趣且有用的尝试:边看小说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我用的是作家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和《孩子王》。
首先,我是非常喜欢阿城的写作风格的。用语非常地平实,事也都是平凡故事,但是每个故事里都由读者的眼睛看出许多隐喻来。
如果我没有把三王用自己的话再写一遍,可能总结不出上面的这一段读后感。硬要写一些大道理也是可以,只是硬憋出几百字,恐怕要得内伤。就是跟小时候写不出作文,凑字数那种感觉差不多,不干也罢。
我复述的过程大概是先通看一遍,然后再回去看细节。把一些情节大意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新编织,用自己的话和理解重写同一个故事。
其实边写的时候我会有一个疑虑:这样算不算抄袭或者侵权呢?鉴于我是以练习和精进为目的和出发点,所以也就慢慢放下负担,只管开心地写了。
每写完一部分,我自己都要仔细看一遍。觉得跟原著比起来,我的更像爽文。也就是时下流行的网文成就快节奏情节紧凑,每隔一会儿就一个爽点,让人欲罢不能的读下去。
其实这样说是抬举自己了,现在还在初始阶段,离爽文甚至都还有一段距离呢。跟原著那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只是这个过程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原作品。也读到了原作的高明之处。阿城的作品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外表朴实无华,实则有许多精妙的表达。与海明威小说结尾给人的感觉一样:“过了一会儿,我走出去,离开医院,在雨中走回酒店。”
没有哭天抢地、要死要活的情景,甚至都没有传统英雄该有的形象。那些衣衫破旧却大隐于市的灵魂却在夜空中熠熠生辉。
是的,我看过一些关于特殊年代的作品。还是以惨烈为主。像阿城这样风轻云淡的故事还是头一次读。以至于我每一分钟都在防备故事进程中将突如其来的悲伤和厄运。然而阿城的故事里并没有。
是隐忍还是看淡?是似若无所闻,似若无所见?是自绝于市,泰然处之?
可能这些都是读者自作主张的解读;可能作者他自己都懒得思考。只是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坦诚地写下来罢了。
所以,我自己复述的时候也是非常坦诚地用上自己的理解去写。学阿城,尽量不讲大道理。边写着,时间就过得飞快。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故事是现成的框架,有范本作参考,对照着学习,其他你可以自由发挥。既可以深刻理解原作的风格和妙处,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文笔。
我想起一些畅销书重新解读名著,比如《西游记》;也想起香港TVB用名著的主线写新都市故事。这些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跟我的做法有相似之处。而且很多成品都不错,其实想想都是很有意思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