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廉政党课:以优良文化传统涵养良好家风,助力筑牢防线,
做廉洁自律表率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千千万万家庭有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风传承。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里,良好家风感召人向上向善,始终激扬着正能量。党员干部要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家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续上好家风建设这堂“必修课”,厚植家国情怀,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持续用好的家风培育好的作风,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信念坚定、壮志在胸、豪情满怀,方能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凝聚昂扬进取的精气神,意气风发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根据主题教育安排,我从涵养良好家风的角度,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清廉自守精神境界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崇尚廉洁、倡导廉洁、奉行廉洁的文化理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音符,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资源。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从中汲取反腐倡廉思想营养,在深入研究、思考、品味、自省中做到以史为鉴,坚持道德高标准,让厚重的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焕发时代活力、绽放时代光彩。
(一)以“立志”树廉政之风。“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拒绝腐败的能力才可能增强。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会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燥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仰望历史星空,清官廉吏璀璨夺目。狄仁杰,身兼多职,为官清廉,体恤黎民百姓,不畏惧强权;包拯一生清廉朴素,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于成龙,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累死在自己的任上。清官廉吏概括起来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政治上忠君、经济上清廉、生活上俭朴、工作上勤奋、性格上刚直、敢于为民请命,他们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不仅为端正官场风气树立了好的典范,也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清官廉吏身上的廉洁意识、道德修为是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精髓,昭示着后人勿与贪腐沾染,潜移默化强化中华民族崇廉尚洁传统,激励着人们修身律己、廉洁用权。在很多家训族规中,都会写一个大大的“廉”字,这既是对清官廉吏的一种情节,也是对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传承,给予子孙无形道德压力,告诫子孙唯有廉洁万代长。
(二)以“敬畏”树拒腐败之节。陈毅有一首诗,“手莫伸,汝言惧捉手不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其实这里就说到了一个“畏”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不敢伸手,怕的是“党与人民在监督”,怕的是“万目睽睽难逃脱”。中华民族素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传统,敬畏观念源远流长。孔子《论语·季氏》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即对自然规律要敬畏,对有德有位者要敬畏,对圣人的话要敬畏,违背了就会有灾祸。民间的说法更具有直接的教化意义:“举头三尺有神明。”知敬畏成了古人的一种行为准则,蕴含着为官从政的大智慧。有权不能任性,心存敬畏才能得到保护,严以自律才会得到自由。权力行使事关人心向背,慎用是最大的价值理念。要牢记“官”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位,“权”是为人民谋利的工具,越是位高权重,越要慎权敬权,慎独慎微,自觉把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作为原则和底线,从严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的关系,对越轨之事不敢想、不敢干、不想干,让为官之路越走越坦荡,越走越宽敞。
(三)以“知耻”树重道德之气。关于耻的文化,中国古代典籍中比比皆是。《论语》说:“行己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讲过,“廉耻,是立人之大节”。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丧失了耻辱心,一个人就到了药石难救的地步,胜己者,胜人。人最大的勇气是战胜自己的勇气,而这样的勇气孔子说是“知耻”的结果。心中知耻,手中的权力才有规矩方圆,才知可为与不可为,党员干部要对心灵做一次深刻的检讨,擦拭那颗知耻之心,不断学习,从传统文化中体会为官任事之道。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天生就有的,一定是在实践中慢慢磨砲提高的。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面临的不只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更要面对层出不穷的物质诱惑,如果不磨炼自己的道德修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27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