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时代劳动教育涵盖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以提升劳动能力、劳动智力和劳动审美为价值旨归,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全面化,是党的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聚焦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维度,丰富了教育功能和目标,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在梳理这些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实践举措,旨在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
    1.认知滞后导致教育脱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科技革命带来了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促成了时代的跃迁,推动劳动方式、社会分工、人才需求发生深刻变革。然而,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观念陈旧,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偏狭的劳动概念上,体力劳动依然是教育主客体对劳动认知的主流,日常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常规化劳动教育尚处于低水平,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与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割裂,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无法与新的社会生产力共振,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2.目标模糊导致教育失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从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维度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劳动能力、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方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从功能导向和价值导向两个维度考量,当下的劳动教育目标有所失衡。社会分工和生产方式造成的劳动差异以及劳动衍生出的商品价值属性的多元,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人们对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偏见,以及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错误思想的滋生和蔓延。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对经济社会物质需要的供给,缺少对教育客体价值引领的观照,导致少数高校学生缺乏良好的劳动品格,而劳动信念的缺失、奋斗精神的匮乏可能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育人效果不佳。
    3.体系缺失导致教育抑值。目前高校的劳动教育缺乏体系化建设。首先,顶层设计没有一以贯之。顶层设计是基于系统论,对项目所涉的各要素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实施和整体评价,以达到集中利用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方法。在机制保障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意见,但在落实阶段,部分高校缺乏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并没有结合学校实际形成具体文件和实施办法;在人力资源方面,劳动教育教师多由理论课教师和承担劳动活动组织任务的兼职教师担任,没有形成一支专业突出、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教师队伍;在劳动资源方面,存在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高校价值引领不足、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家庭熏陶关注不强等问题。其次,课程建设固化单一。劳动教育课程要以育人为根本导向,综合发挥专业理论知识、劳动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从劳动实践中获取本领才干和情感体验。而当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钩的情况,实践课程不足且多流于形式,没有遵循学生特点、结合学生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的热情。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提升举措
1.加强个体劳动品性塑造和实践自觉培育,推动劳动教育主客体的双向形塑。人以自身活动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3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