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3844字)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辩证的思维、系统的观念和创新的举措,深入分析研判农业农村工作阶段性特征,全面系统整体研究谋划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着力擘画X农业现代化的新蓝图。这次会议召开之前,我专门听取了农业农村部门工作汇报,市委常委会审议了今天会议下发的《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任务清单》《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方案》《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一线若干措施》《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办法》等文件,这几个文件构成了全市今年和未来一个时期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再上新台阶的主要政策体系,希望全市上下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这里,我围绕“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体系,提升乡村建设整体水平,加快X农业现代化进程”主题,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以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深化X农业农村发展特点的认识
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是党的工作重心。农业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在每一个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对形势进行分析和认识,从分析和比较当中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指导工作深化,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要以战略眼光深化认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要认识到农业农村工作是国之大者。以农为本是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现在全国城镇化率提高到65%,比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17%,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美国以5%的农业人口支撑95%的城镇人口生产消费,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中国耕地面积远远小于美国,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农村都会保留大量的人口,不可能走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发达国家以极少农村人口支撑农业发展的路子,以农为本是资源禀赋决定的基本国情。二要认识到农业是财富之本。人类文明是从农业开始的,人类脱离茹毛饮血,首先进入的是农耕文明时期,然后从农业产出物中发展起了最早的轻工业——纺织业,再由纺织业带动机械的发展和动力的改进,才产生了机械制造工业和重工业。所有国家的工业发展历程,都是从农业发展到轻工业、再到制造业和重工业的路子,本质上讲农业是财富的根本。同时,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绝大多数来自土地产出,人类生存所需的粮食、肉食、奶都来源于农业,这就是农业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有战略眼光,把农业作为全盘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要以系统思维深化认识。坚持系统观念是***经济思想的重要方法论。推动X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运用系统思维,认识X农业发展的优势是什么,短板和不足是什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只有认清优劣大局,把握发展大势,才能更好适应时代和产业发展趋势。
用系统思维审视X的市情实际,X农业农村发展有以下5个特点:
(一)农耕文明深厚但传统观念强固。X是农耕之源,从南佐遗址发现的稻菽稷等粮食遗存,到《诗经》豳风中的《七月流火》所描写的X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场景中,都反映出X作为农耕之源是名副其实的。南佐遗址粮食遗存把我国种植业历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表明这里在新石器时期就是中国农业最领先的地方;同时许多先周时期的历史传说,以及对先周农耕文化的考证,都证明X是名副其实的农耕之源。在看到悠久厚重农业文明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业领域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工业已经从英国工业革命进化到当前的xx阶段,但农业发展到今天最多也就是xx阶段。中国最传统的“二牛抬杠”耕作技术,西汉时期就已经发明,但一直到本世纪初才彻底淘汰,至少持续了2000多年历史。文明和农耕文化的传承也形成了一个副产品,就是传统观念的约束非常强。相比农业后发地区,我们受到的传统观念影响更多,使得农业进步速度更慢。传统观念的核心主要是两条:一是靠天吃饭,改善农业设施条件的动力不足。全市保灌农田面积很少,设施农业占比微乎其微,农民仍习惯于靠天吃饭,通过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来提高产量、增加农业产出的动力明显不足。发展设施农业是对农业基础条件的升级改造,比如建大棚就能增加保温保湿功能,延长植物生长期,延长无霜期,还能节约用水。全市农业整体条件很好,但产出率较低,是与设施农业发展不足有很大关系。二是路径依赖,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的水平偏低。X历来就有冬种小麦、春播玉米的传统耕种习惯,但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通过新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全省是比较慢的。去年到县区调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因为气候比较干旱,发现有一块地庄稼长势明显不好,实地一看是没有覆膜,问起农民原因,竟然是嫌麻烦。农民宁可减产,也不应用已经推广多年、带来实际效益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这是X农民和河西农民的差距所在。许多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探索进展迟缓,都与这种观念有关。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要深刻认识到X既有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也有传统观念带来的思想束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障碍。
(二)土地面积广阔但产出率较低。X是全省耕地面积较大的市州之一,位居全省第二,占比xx%,但去年全市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只占全省的xx%,整体产出和土地占比存在明显差距。和省内临近的平凉及农业大市张掖相比,X耕地面积984万亩、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平凉522万亩、152亿元,张掖536万亩、170亿元,我们的耕地面积更大,但农业增加值却分别低于两市27亿元、45亿元,差距就在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上。而且我们对土地保护、土壤肥力增加也没有足够重视,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xx克/千克,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与土质条件有关,也和改良土壤投入有关。X高标准农田28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xx%,比全省低3个百分点,其中保灌面积只有77万亩,仅占7%,这说明设施农业在X才刚刚起步。河西地区是灌溉农业,必须得有农业设施,X农业是雨养农业,似乎不需要农业设施。但事实恰恰相反,雨养农业更需要设施,因为灌溉农业的水资源是可以调控的,但下雨是无法调控的,对设施的依赖程度远高于灌溉农业。正是因为对设施农业建设明显重视不够,导致我们的农业产出率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三)主导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品牌影响力较小。这几年全市农业主导产业规模扩大态势明显,特别是养殖业发展态势较好,去年全市肉羊饲养量481万只、肉牛59万头、生猪132万头、肉鸡3771万只,苹果种植面积133万亩,农业产业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规模,但品牌影响力明显比较小。在全国、全省的农业品牌中,定西马铃薯和中药材几乎无人可比,张掖的玉米制种走在全国前列,平凉红牛和静宁苹果名气都比二十大得多,特别是静宁苹果的品牌价值目前高达160亿元,X全市品牌加在一起也只有80亿元。虽然品牌价值不等于实际销售收入,但是品牌价值和销售收入之间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在全国75家重点培育的农产品品牌中,甘肃共5个,平凉就有2个,而X一个都没有。我们正在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影响力都比较小,只有环县羊羔肉有点影响力。农业发展到产业化和商品化阶段,品牌影响力直接影响产业效果,因为增产空间是有限的,但价格增长空间相比要容易得多,一棵苹果树每年多产几十斤果很难,但品牌果和一般果的价格差异非常大,这就是品牌影响力的作用,也是增长空间和效益所在。
(四)市场主体数量众多但整体实力不强。农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农户,但真正对产业起引领作用的是企业和合作社。全市龙头企业总数364家,合作社8015家,平均每个县都有1000多家合作社,每个乡镇就有七八十家,数量确实不小,但整体实力不强。产值10亿以上的企业只有1家,5亿以上的2家,1亿以上的4家,没有一家上市企业,没有一家农产品企业进入全省前50强。带动能力明显较弱,龙头企业普遍存在有形资产少、信用等级低、融资成本高渠道窄等问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很难提供有效优质的银行认可资产,大大提高了农业融资成本。同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科技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整体效益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距。一些合作社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固,非但发挥不了联农带农作用,反而造成了一系列风险。
(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吸纳能力有限。全市现有户籍人口265万,其中外出务工62万,常年在外务工47万。就业是劳动者的第一需求,是农民工的“铁杆庄稼”,是老百姓的基础民生。全市就业人口中农民工就业占比很大,影响整个经济全局,在目前情况下,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仍是促进增收的主渠道,必须抓好这项工作。从实践来看,劳动力输出地往往都是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输入地才是发达地区。去年全市农产品转化率5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比全省低3个百分点,这就说明我们的农业产业链短、加工企业数量少、加工能力弱,吸纳不了更多就业,农民工只能外出打工。劳动力资源本来是我们的巨大优势,但远远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这与农业加工链条短、农业产业不发达密切相关,用工量大的农业产业企业才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要把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就需要扩大就业,而扩大就业就要大力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方向。
基于以上X农业农村发展5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
一是X农业有巨大发展空间。首先是产出率有很大提升空间,现在全市粮食亩产243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0公斤,如果每亩产量能够增加10公斤,590万亩粮田就能增加5900万公斤粮食。全市苹果平均亩产860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近200公斤,而去年静宁苹果亩产1250公斤,山东烟台亩产1800公斤,如果我们能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亩产再增加200公斤,133万亩果园就能增加xx亿公斤。所以,X农业产出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其次是资源利用率有很大提升空间。现在农村有大量的秸秆废弃物,堆在庄前屋后变成了垃圾,影响村容村貌。这些废弃物实际都是农业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们提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把菌业加进来,就是因为可以就地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按照现在的资源余量,至少有170万吨废弃物可以作为菌业的基础原料。所以,X的资源利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第三是产业结构优化有很大提升空间。全市种植业、畜牧业发展虽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但种植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很大,而畜牧业发展天花板比较高,因此急需通过畜牧业的发展来提升整个农业产业水平。去年环县大旱,几百万亩玉米受灾,如果按原来种植业单一发展模式,玉米基本绝收,但因为有养殖业,环县提出通过保水、保草、保羊举措来保收入,既降低了保灌难度,也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要从种植业向养殖业方向发展的基本道理。所以,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二是X农业必须实现重大变革。把发展空间变成发展现实,把资源优势变成农业产业优势,必须要实现农业的重大变革。要推动理念之变,即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农业,是靠天吃饭的农业。推动理念之变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市场需要什么,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能够增加更多收入,我们就种养什么。比如,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就要围绕增加效益这个核心,顺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占比。要坚持产业化发展,从完全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逐步向集约经营方向发展。要坚持设施化转型,无论是产出率提升,还是结构优化,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改善。全市农业产出效益低与结构有关,与技术有关,但归根结底与设施有关。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增加农业设施,加大气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要推动动力之变,即从依赖资源向依靠科技转变。靠天吃饭就是单纯依赖资源,而科技是推动农业升级转型最强劲的动力。养猪养羊是最简单的事情,农民都会养,但是要把养猪养羊发展成产业,却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应对日常防疫、饲料供应、市场销售等各种问题。比如育肥牛,到一定生长周期后就长肉缓慢或不再生长,这时如果不及时出栏,每头牛每天就要白白消费40多公斤饲料,如果养了3000头牛,每天就要消耗几万公斤饲料,这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这也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推动动力转变要靠科技,农业领域凡是搞得好的都与科技支撑密不可分。比如,圣越农牧公司,如果没有在白羽肉鸡品种改良上实现重大突破,就不会有现在的发展基础。养殖业领域是需要基因、生物、饲料加工等一系列技术支撑的。因此,要把过去单纯依赖土地、降水等自然资源,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应用上来,实现动力之变。要推动格局之变,即从过去种养循环向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转变。过去的循环是种养循环,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到养殖业做饲料,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回到种植业做肥料,这是一个双向循环。有了食用菌产业,就可以实现三元双向循环,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构建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格局,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的突破。
二、以三元双向循环为基本模式构建X现代化农业体系
三元方向循环农业简单地讲就是农业废弃物作为资源在种植业、养殖业和菌业三个产业之间双向闭合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种植业包括粮油、果蔬、中药材产生的秸秆既可以作为养殖业的饲料,也可以作为菌业的袋料;养殖业包括牛羊猪鸡产生的粪便可以转化成种植业的肥料和菌业的袋料;菌业产生的废料经过分解处理后又可以回到种养业做肥料和饲料,形成一个种养菌废弃物三元双向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这种循环模式既是农业现代化的X行动,也是绿色生态农业的X模式,既能把X农业的资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又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大强化X农业科技和资源支撑。
(一)X具有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独特优势。X之所以能够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与独特的气候特点、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市场需求等密不可分。
从气候特点看,X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农牧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经过多年探索,产业已经比较成熟。海拔在885—2082米之间,年均气温10℃左右,气候总体冷凉。就菌业来讲,80%的菌种都喜欢冷凉气候,如果在南方发展食用菌要把温度降下来成本会很高,我们X冬天温度下降即使需要采取保温措施成本也不高,对食用菌的生长极为有利。
从资源禀赋看,X的种养业每年可产生秸秆447万吨、粪便663万吨、果木枝条34万吨,这些都是菌业最好的袋料。特别是像黑木耳这种产品如果用苹果木枝条作为袋料添加,木耳品质要比普通木屑袋料好得多。周边好多地方也发展菌业,但菌料所需大量枝条每年都要外购,产业发展成本相对较高,而我们自产的这些“废弃物”足以支撑发展高品质食用菌。
从区位优势看,X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特别是与西安、兰州、银川这些中心城市的距离都不超过500公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进入西安、银川“1小时经济圈”。不同于其他粮食可以长期保存,食用菌大多数是要鲜食的,这就需要有比较多的消费人群和短程的运输距离,三个省会城市距离X最远的兰州也就400多公里,这就可以大大节省包括冷链保鲜成本在内的运输成本。
从市场需求看,我国现有的18亿亩耕地支撑不了农产品完全自给,目前全国农产品自给率大豆仅15%、牛肉70%、乳制品70%,糖只有60%,农产品保供、粮食安全实际上是我们的命脉所在。食用菌是一种绿色高端食品,特点是高蛋白、低脂肪和富含维生素,在保障食物安全方面有食物功能、生态功能、健康功能、应急功能、可持续功能,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大食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菌业是除了种植业、养殖业之外的农业第三大产业,2022年全国食用菌产量4600多万吨、总产值3600多亿元,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因此,我们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既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适宜的自然条件,又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只要措施得当、引导有力就定能做好、定能成功。
(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是X农业转型升级方向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是X农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一要从单一产业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转型。过去,我们发展农业产业,大多单打独斗,链条短、竞争力弱,今后要围绕“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主导产业,按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来打造,这样就会产生许多新的投资领域和市场业态,可以带动农业增加值稳定增长。
二要从资源的低水平利用向闭合循环利用转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第13条指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我们提出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国家这一战略部署是高度契合的,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鲜明的政策导向,又是一次难得的产业发展机遇。最近,市农业农村部门及相关科研机构正在做这方面的规划和可研,要把三元双向循环作为基础或业态,争取将我市成功申报为全国绿色生态农业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
三要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特别是菌业的发展单家独户做不起来,需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在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利益联结机制,这样既可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又可减轻龙头企业投资压力。发展食用菌最好的经营方式就是“龙头企业管两端,中间交给群众干”,龙头企业具体负责生产菌棒、培育菌种这个前端和市场销售这个后端,把养菌出菇这个中间环节交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4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