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结合当前情况来说,我国正处在中国金融体制深入改革的关键时期。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实施国家治理机制、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然迫切要求,也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改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通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但可以实现对单位各项资源科学分配,提高资源应用效率,还能完成单位经营发展目标,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便于保证事业单位财政信息真实性和公开向,带动事业单位财务转型发展。加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成为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点关注的内容,发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价值,对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预算绩效管理内涵概述
一般来说,把预算资金获得的产出和结果统称为预算绩效,是政府相关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衡量标准,也就是过程和结果共同考量后的成果。在一个预算年度中,通过对政府预算效率、绩效成果和公众满意度等一些信息考量取证后,综合评估对其量化分析,利用适宜的绩效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政府在预算管理中的投放和产出,结合评估结果,在今后工作中用来指导实践。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一个分支,预算绩效则是把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根本的一种预算体系,是将资源分配的增加和绩效管理充分融合以后形成的一套干礼系统。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成果和效率,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单位作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中的一部分,不但要获取经济效益,还要实现社会效益,完成社会使命。政府预算绩效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增加社会福利。针对社会群众来说,其缴纳的税款可以实现科学使用,其接收的则是比较专业的服务。针对政府工作人员来说,其管理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政府管理支出的预算资金怎样使用,需要从投放、过程、结果、绩效等方面入手,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从而促进使用效率的提升。
二、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顺应财政体制改革要求
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把绩效管理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预算考核等活动中,帮助政府部门及时了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满足现代公共财政发展要求,便于构建一套完善、合理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
(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结合当前情况来说,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形势均发展明显变化,经济已经从之前单一高速发展朝着高质量发展趋势改变。国家统计调查得知,今后财政收入增长效率将呈现出放缓状态,公共预算支出依然保持高位增长状态,财政收支矛盾比较明显。所以,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便于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让事业单位把本单位职能和单位发展规划与财政支出相融合,通过追踪问责制度的使用,让事业单位主动压缩发展前景小、预算绩效目标差的支出项目,实现单位现有资源科学分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三)实现预算科学化精细化
于2015年,随着《预算法》的发行,提出新的预算绩效管理原则,随后国家相关部门也发布《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意见》,在该意见下,给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这将会给单位下阶段预算分配带来一定影响。基层事业单位需要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联系好预算管理各项内容,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实施量化考核,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三、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而言,也就是指基于预算管理基础上对每笔资金支出进行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科学核算和控制。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认为资金支出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身没有太大关联,只要本部门费用支出可以顺利报销即可,时常会呈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与此同时,由于事业单位没有给予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注重工作结果,忽略工作过程,重视支出,轻视绩效,没有根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不能给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控制单位资金支出的主要对策,结合当前情况来说,部分单位缺少对资金使用情况比较分析,没有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无法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专业性。在公共服务职能的影响下,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容易受到制约,加剧社会矛盾,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事业单位通常需要透支预算或者存在预算外成本大额支出的状况,使得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执行困难,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实现。
(二)预算绩效管理执行有待深入
中央部门预算于2016年开始全面实施,明确要求绩效目标作为部门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需要每个财政项目都要编制中长期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没有设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项目支出,则不能融入到项目库管理范畴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4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