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新文化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本课程主要从“在文化强国建设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角度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了解读。
【大纲】
一、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一)世情:文化多样性与国际话语权
(二)国情: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党情:价值多元与意识形态斗争
二、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二)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三、在文化强国建设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五)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下面我们看第三个问题,在文化强国建设当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这里面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它的建设应该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这些丰富的内涵应该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第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五,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下面我们对这5个方面逐一来进行深入的分析。
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A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在这方面,我们有深刻教训。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所以我们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为什么?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因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我们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A总书记在2013年的819讲话当中深刻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一段历史时期之内,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的确确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指的是什么问题?比如说,在实际工作当中,在有的领域当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当中失语、在教材当中失踪、在论坛上失声。我现在也是国家教材委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会的委员,那么大家也都清楚,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国家层面上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那么为什么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当然针对的就是我们教材问题,教材建设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国家教材委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一些工作,尤其是马工程的教材,马工程的教材我们基本上都是利用每个学科的一流学者编最好的教材给我们的学生用。
一些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毕竟产生于一两百年之前,那么产生一两百年之前的一套思想学说、理论体系,它的基本的理论、观点、方法、立场,能不能有效的解决我们当今的时代之问?A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当中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当今的这个时代依然处于马克思所指明的时代,所以马克思主义依然处于我们这个时代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那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双向互融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文明再造文明。所以在这样的历史进程当中,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这样一个再造文明、文明再造的历程当中,我们应该承载着什么样的文化使命?我们借用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来加以概括,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在这样的历史进程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创新,文化理论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和5000年中华文明融合起来,在融合起来的历史进程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验深刻的思想,大家可以看到,这都是对A总书记的文化思想的深刻阐释。
大家可以看到A总书记在这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七一讲话当中A总书记更是提出来了两个结合,我们中国共产党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本身就是重大的理论创新。那么如何理解A总书记如此重要的理论判断?我自己的学习体会概括为两点。第一点,我们认为总书记的论述意味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将百年党史融入到5000年的文明史当中去,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构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我们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在文化层面上,我们中国共产党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中国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一方面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也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方面都搞清楚了,才能真正的做到文化自信。只有做到了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文化自强。我们认为十八大以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讲新话,它的最根本的文化指向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水乳交融的结合在一起,这本身就是文明、再造文明。所以在这样的历史进程当中,我们中国共产党担负着什么样的文化使命?我们认为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点,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5000年没有中断文明的守护者。我们这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我们这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是老树发新枝,绵延不绝,依然活着的古老文明。面对着这5000年的古老文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守护好呵护好,在守护好呵护好的基础上继承好弘扬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儒家士大夫大同理念的现代继承人。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士大夫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大同社会,我们中国共产党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大同社会也好,共产主义社会也好,都是对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政治理念的一种表达,对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政治理念,对这个道的追求上我们是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道统的担当者、传承者、延续者,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们中国共产党也是人类文明的探索者。我相信大家通过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疫情当中的表现,使我们更加充分的认识到西方的政治文明有它内在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危机。但是当人类历史进入到这样一个重大转折点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历史之变当中,时代之变当中,我们中国共产党应该担负着什么样的文化使命?我们认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致力于让走入困境的人类文明迎来转机的探索者。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为什么A总书记谈三个意味着,为什么A总书记一再要求我们一定要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全新的选择,一定要为人类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我们一定要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一定要讲好中国故事,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定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一定要放到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程当中去理解它,价值观的问题横贯于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程当中。十九大报告当中曾经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概念上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当中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三个词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源自于、熔铸于、植根于,用的非常之有力量。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为什么我们说我们建设,尤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十大报告当中对这样一点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它的提出本身也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定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这明确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所秉持的就是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的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程当中,所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至今,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价值观的探讨可以说历经于我们党建设的每个历史时期。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一方面发展文化事业,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那么从十六大一直到十八大,这10年间,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最突出的理论成果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一直到十八大,我们成功的提炼出了12个词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成功。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24个字,我们认为代表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当中我们的核心价值的追求。总书记说,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明了一种方向,也提供了一种标准。这个方向就是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到底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24个字,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样的重大问题。另外,核心价值观也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还要注重一个根本性的原则,它的建设一定要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合理资源。A总书记说,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一定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定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总书记要求我们一定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进行建设。价值观建设对中华民族而言的的确确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都知道在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当中,它的确提供了一种标准,提供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的这样的一种指向,也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追求。我们一定要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我们的价值观引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所以A总书记对核心价值观它的重要性给予了非常高的重视和强调。他说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所以核心价值观非常之重要,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第三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定要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样的一个短语在我们党的文献当中出现是很久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将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明确指标和任务。十九大报告这样说,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不仅再次重申了这一点,并指出,到2035年,我国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一定要达到新高度,而且还特别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当中,还专门用了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文化建设三个方面重点任务之一。所以提高社会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5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