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参考】从弘扬北斗精神看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讲义文稿】从弘扬北斗精神看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摘要:北斗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特质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其内核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属于兼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思想文化体系。弘扬北斗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首先要从国家、学术、群众三个层面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科学实践观。其次要通过宣传北斗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定力,具体为:(一)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宣传北斗精神;(二)加强文化软实力输出,抵御不良意识形态入侵;(三)诠释新时代对全人类贡献与担当,在思想上去“西方中心论”。最后要融合好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要坚持以文化人,一方面要激荡守正创新的文化智慧,创新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融通方式,开启民族文化自信新篇章。
    关键词:北斗精神;文化自信;实践路径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我们打造的一支党领导下的国防战略科技力量,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这支“科技力量”能够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并孕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迈入新时代,北斗精神为航天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北斗一号项目自1994年立项之日起,见证了一代代航天人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他们始终心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秉承科技兴国的使命,在短短二十几年间,发射了55颗卫星,创造了伟大的航天奇迹,这是航天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航天战线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智慧、中国技术的生动展示。北斗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特质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其内核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它吸收融合了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创新与活力,形成了兼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思想文化体系,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凝结和升华,已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思想动力。可以说,北斗精神滋养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涵养北斗精神。目前,“北斗”全球组网完成,中国上下正处于民族自豪感提升之际,应当传承好和弘扬好北斗精神,继续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精神助力。
    一、传播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树立科学实践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一穷二白的状态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大力发展航天科学,尽管一切从零开始,但中国航天人始终心怀梦想,用科学实践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当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还能提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同时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
    (一)建党百年以来我国航天实践取得的成就
    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中国航空工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了出征太空的新征程。
    2.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1981年,中国首次发射“一箭三星”,表明我国独立掌握航天发射关键技术;1999年,神舟一号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飞天,太空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宣告结束。
    3.党的十八大以来。2013年,在神舟十号上中国进行首次太空授课;2017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2018年,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2021年,载人航天空间站进入关键实施阶段;2022年,载人空间站建造完成,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一不证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力量,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代标志。
    (二)从三个层面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实践观
    北斗精神源于科学实践,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奠基石。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和树立科学实践观?因为弘扬北斗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坚定文化自信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及其实践。历史已经证明,当人民群众被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时,他们将创造历史。“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
    首先,在国家层面。党和政府应该继续加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我国根本指导思想而存在的政治定力,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深入发展,使其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可以从确立时代主题、规划全局设计、提出历史任务、构建传播体系、纠正实践偏差入手,在宏观上调控全局,以政策性优势加强理论传播面和传播力度。
    其次,在学术层面。学术界应继续深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新探索,依据新时代和新形勢呈现出的新特点,丰富和发展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其中真理性的部分,继续加强学术探究和理论阐述、对其中需要结合和创新的部分,作出科学回答,为理论传播提供学术支撑。
    最后,在群众层面。要自觉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使全民敢于捍卫、乐于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实践观作为分析社会、解决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导,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助推人民群众树立科学探索精神,培养求真意识,促进全社会追崇科学的积极氛围。
    二、宣传好北斗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定力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不仅成为了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国的一张世界名片。用科技浇灌自信力量,用文化引领民族复兴是大势所趋。在当今互联互通的世界中,中国这艘庞大巨轮已经承载着无数历史积淀驶入世界舞台,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加深,我们必须要利用好现代传媒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有利因素,坚持塑造高质量传媒环境,加深北斗宣传实效性,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加快中华文化输出,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诉求,为社会注入向上活力。
    (一)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宣传好北斗精神
    国家富强是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又是国家富强的深层动力。在世界已经发生过的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一直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现在,中国已经站上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头。进入新时代以来,航天科技成果的大力转化,使之在脱贫攻坚、资源开放和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高分、北斗组合精准化标绘,高精度定位,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北斗”全球组网成就的取得,不仅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还引领了国家科技的进步,使中国人民深感骄傲和自豪,中国历史再不会出现“银河号”事件①。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择手段地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在传媒平台上大肆抹黑和污蔑中国,阻止中国的健康发展的阴谋不会罢手。我们必须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首先,要借助各类传媒平台的迅猛传播力和群众基础,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各类音像、直播活动,做好航天知识科普,可以从北斗宣传片定点投放、航天知识科普座谈会、开展中国航天日等方面入手宣扬中国航天成就,展示科技成果,进行主流价值观引导。
    同时,重视典型报道,宣扬优秀科学家事迹。要采用观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深宣传实效性,认真打磨精品,预防意识形态干涉科学发展,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此外,还要用好网动力,掀起航天文化网络传播新浪潮。加快构建以《大国重器》《北斗》等全景式文化类节目和纪录片唤醒民族根脉中的文化自信之路。通过开放网络购票吸引群众参观航天展览馆,利用云展览和VR多维立体式的宣传航天发展史。积极打造北斗文创IP,用年轻化的方式让深厚的航天文化焕发新生机。加强多部门联合举办“航天+文艺”的主题类比赛,打造经典与流行并存的航天音乐,吸引更多人关注航天事业和悠久的中华文化。加快老旧纪录片的AI修复和整理,配合电子动态或3D全景,再现航天历史上的经典音像,开创中国航天宣传新局面。要让北斗宣传真正走进校园,走向港澳台,加强中国各地区间宣传合作交流,积极开办两岸三地航天论坛。借助主流媒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正面舆论宣传,筑牢文化自信基石,展现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据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教授访问中国后感慨道,中国的航天科研人员都十分年轻,有80后、90后甚至00后,而他们的子辈,甚至孙辈都不愿意学习航天技术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5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