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有专业的“空间整理师”,一群高素质的专业服务团队。
我朋友圈里的“空间整理师”,多是“秀外慧中”的气质型美女!
关于如何更好地打扫,整理家务的书,也是五花八门。
对于整理看心情的我,想来很少阅读。
如果说,房间办公室等空间环境,会体现出个人磁场,会影响个人的心情。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个人心理感觉舒服,不别扭就好。
有时候,在别人看来,空间很乱,但却知道东西在哪里。特意整理,反而找不到东西。这是我给自己的很好的理由与解释。
我一直记得高中的语文老师(特级教师)说过,一个读书人的书房应该是凌乱的,想看什么书,随手拿来,随手一翻,随手一丢。摆放得太过于整齐的,一般就是不常看的书,一般也是不常看书的人。
有了那个话,我就有底气了。
在我家里,客厅沙发上,餐桌上,都是我摆放的书,都是近期看的,
反而,收纳到书柜里的,摆放在书架上的,基本上不会再去动,也不会再去翻看。但偶尔打开的时候,就像女人打开衣柜一样,还是有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怦然心动”一词来自我早上听到的一本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巧合的是,早上的朋友圈,有朋友正在推荐《扫除道》。
不巧的是,《扫除道》无法让我“怦然心动”,而我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却让那位朋友“怦然心动”,问我去哪里听。
这就是渠道的重要性,认知的重要性,题目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要知道,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
正如书中所说,很多时候,整理会让人越做越沮丧,所以就懒得去做。如果把“心动”视作决定物品弃留的标准,那就不一样了。
这个观念,影响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对整理这个事情的认知,作者也在2015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
这个观念,也影响了我,坚定了我。
我很感慨:一直以来,我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意愿去做人生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选择和决定,在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不违背自己的本心为基准与原则。
我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要有一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理由。
昨天我还和朋友说,我姓张,同样是买钢笔,恰巧遇到了,张氏族人打磨的钢笔,笔尖还特意标了我们张姓氏族的图腾,价格又是在我能够接受的范围,我立马入手留作纪念。
到手时,各种感觉良好,实用!
刀具,我就专门买“张小泉”,算是一种支持。“张小泉”刀具性价比确实挺高的,用过都说好。
之前的发文也提到过,三年前,我进入低谷期,因为一篇公号的文章,让我“怦然心动”,果断加入了那位作者的“知识星球”。三年后,我进入转折期,又因为一篇公号的文章,让我“怦然心动”,果然加入了那位作者的“知识星球”,跟随星主的发文节奏,日更一篇,再加一段读书感想。这一个星期跟下来,感觉很不错!希望能坚持!
之前,我对《扫除道》一类的书,总是一扫而过。我的内心就想着,我整理我自己的空间,看我的心情,干嘛还要遵循别人的“道”,听别人在那里讲“道”。
今天的这本书,书名就吸引了我,内容也印证了我的内心想法,整理不是收纳,整理的根本是一种心理上的动作。房间的杂乱是住在里面的人乱,房间的混乱是人的混乱。
换而言之,只要我自己的心不乱,我就不会认为我的房间乱。我自己感觉挺好的,我对我自己的空间感到满意,就好!
书中还提到:整理就是一次心理的重建过程。
确实是,我每次想要整理的时候,就是真的感觉心乱,烦躁的时候,看着凌乱的房间,凌乱的物品摆放让我感觉到不自在不舒服了,我才动手。一通整理之后,人也舒服了,心情也好多了。
听这本书里,最让我“怦然心动”的一点是:作者颠覆了我原先对于物品去留取舍的认知。
过去,我接收到的理念是,没用的东西就要丢掉,这就是断舍离。但其实,很多时候心里很舍不得,很犹豫不决,反而让心里的压力更大。
比如,我的那些书,真的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躺着占空间,但就是舍不得丢,爱书之人的一点小不舍。我不喜欢电子书,就是痴迷购买纸质书,然后买完就放那边,就跟摆件一样的。
今天听到作者说中了我的心思。
如果真的强制丢弃,只能留几本有用的,来保持家中物品数量,表面看起来东西少了,实际上很有压力。如果是自己喜欢的,就是再多,也不会嫌弃。
作者的理念宗旨是:问自己的心,是否“怦然心动”?心动就留下,不再心动了就丢弃。
孩子对玩具肯定是心动的,哪怕缺胳膊少腿,也不舍得丢,谁丢跟谁急,跟谁闹。等到长大了,不再心动了,自己都会当成垃圾丢弃了。
孩子的心,就是初心,就是本心。
任何事情,只有心动,才有行动!
境随心转,也是要自己的心先动起来,接着行动起来,自然而然,环境也就会跟着改变起来。
整理空间是如此,人生选择也是如此。
根据自己的心,去做选择,不后悔,不惭愧。
心,才是最重要的归处!
共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