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考经常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题目一般由出题者提供一则或几则材料——事件或现象,并提炼出一些关键词,如本次作文的“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等,阐明某个方面的事理,如“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并由此推及开去,“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引导、要求考生进行思考写作。
切记,我们在审题时,必须理解和把握材料的整体内涵,抓住这些关键词去思考写作。须知,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立足于材料本身,对材料进行分析阐述,进而提出相应的观点是必需的。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如果受限于材料,打不开思路,只会就事论事,而不能联系到其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深入思考,当然也就无法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来。
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或层面,从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宗教等)的方方面面去思考,要联想到与材料相关或类似的一些情况(现象、规律、事理等),然后拓展生发,运用一些与材料相关或类似的典型事例或现象作为论据,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表达思考与认识,从而由此及彼,由窄到宽,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扩大视野,拓宽思维,加深认识,最终通过写作中的分析论述,做到言之有据,以理服人,使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有说服力,从而顺利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和要求。
此次作文由《红楼梦》里众人“给匾额题名”说起,通过不同名字会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一启示,引导和启发考生联系到“其他广泛的领域”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审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尤其要注重区分几个不同的名字“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一点。为了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考生不妨把相关词语对应起来思考分析,通过对比,材料的主要内容就会清晰地呈现出来:
翼然——直接移用——直接照搬,拘泥呆板——效果一般。
泻玉——借鉴化用——有变化地借鉴,符合实情——效果较好。
沁芳——根据情境独创——善于创新,新雅,不落俗套,蕴藉含蓄,思虑周全——效果最佳。
显然,作文材料告诉我们:做许多事情,既要善于传承借鉴,又要勇于创造发展;既要注重事实,契合实际;又要大胆开拓,灵活创新。
接下来,就要牢牢抓住这一启示,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由此推及开去,进行发散思维,联系到“更广泛的领域”——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进行思考和写作。
那么,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或事理呢?这需要考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认真而深入地搜寻。
除了文学、艺术领域,在意识形态、文化思想、制度理念、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价值标准、科学技术等方面,是不是也存在类似情况或现象呢?如果有,回想一下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尤其是文学历史,看能不能找到两三个典型、恰当又比较新颖的事例。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各种学派相互学习借鉴,创新发展;还可谈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正例),当然也可谈一谈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反例)等。唐宋时期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具体如胡人服饰、音乐、饮食、宗教等带来的影响,玄奘西行取经,回国后翻译、传承、创新,成为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儒学,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促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形成。清末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等。民国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播、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各种思想主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既学习马列,借鉴苏联,又结合中国国情所做的探索之路,尤其是采取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方针和游击战的军事斗争策略,也可谈一谈王明、博古等人坚持教条主义,盲目照搬苏联的路线和主张(反例),以及二者所带来不同结果等。改革开放后的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交流碰撞、吸纳借鉴,涉及文化思想、制度理念、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另外,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表明拿来、借鉴与创新的重要性;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说,向我学习的人可能会成功,但是只知道一味的模仿而不懂得创新的一定会失败。等等。
吃透了作文材料,挖掘出相关内涵,明晰了启示,提炼出观点,找寻到素材,再组织好语言,构思成文,想来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例文:(略)
【提醒】
千万不要把用词造句的技巧、汉语的魅力或艺术审美等话题当作重点去写(简略提及一下无碍),这虽然没有完全跑题,但不免与材料的核心内涵有所偏离,而且就事论事,思路狭窄,站位不高,缺乏大视野、大局观,没有思考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显得平庸。
?至于具体内容,可以紧扣观点,以近、现、当代中国的发展史作为论据去组织写作。如写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一开始从直接拿来——生搬硬套搞洋务运动,到尝试搞水土不服、软弱利己的资产阶级革命,再到后来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和独立,再到后来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走向民族复兴,才真正取得了效果,获得了佳绩,成就了伟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