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40年过去,但是高考拼搏的激情岁月仍然历历在目。
上世纪80年代初的高考比现在要残酷得多,要竞争激烈得多,要吃苦得多。
那时候.有1/10的初中生能上上高中,而能上上高中的学生有1/10能考上大学。但是上高中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参加高考,因为在高考之前一个半月左右还要进行一次预考。而预考要去掉30%左右的考生。
你说,你上了小学上初中,上了初中上高中,眼看着就要参加高考了,但是却不能参加高考,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残酷不残酷?
那时候大学的录取率比较低,因为那时录取人数与现在差距太大了。全国也只是录取30万人左右,还包括中等学校。连现在河南省高考录取人数的一半都不到。竞争激烈不激烈?
正因为如此,谁要是能考上大学,很吃香,亲戚邻居都会高看一眼,很受欢迎,很受尊重。因为你一旦考上大学,就是国家的人了,就吃国家保障供应的商品粮,毕业以后,国家包分配,就成了国家干部。
那时候,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几年,农民也只是刚刚有饭吃,但是还是传统的耕作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收麦季节全是人手镰割,凌晨四点不到就起来下地割麦,人们累得都站不起来,饭都不想吃。接下来,头顶着烈日,还得把收割的小麦拉到麦场里去……
这种亲身的经历更促使我去努力改变自己将来的命运。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而高考就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那时候,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几年,农民也只是刚刚有饭吃,但是还是传统的耕作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收麦季节全是人手镰割,凌晨四点不到就起来下地割麦,人们累得都站不起来,饭都不想吃,接下来头顶着烈日,还得把收割的小麦拉到麦场里去……这种亲身的经历更促使我去努力改变自己将来的命运。
那个时代的人们强烈改变命运的渴望使得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就像饥饿的孩子获得了食物一样,恨不得一下吞下去。
教室里不到起床铃响,都坐满了人,因为学校不送电,同学们秉烛早读,教室里弥漫着呛人的烟味,同学们吃菜都不舍得花钱,却把钱用在买蜡烛上。熄灯铃响后,学生们依然拼命地学习,直到学校锁住教室门,把人赶走。但是有的同学还缩在厕所里,在黄昏的迷迷糊糊的灯泡下偷着学。后来有个同学竟然神经病了……
苦过思苦,何其苦也!
回忆我们的高考岁月,我们拼搏过,我们奋斗过,我们青春无悔。正是那时候日夜不息的奋斗,才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有机会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建设人才,从而为国家的强盛作出了更多的贡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6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