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汇编(3篇)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汇编(3篇)

目录

    1.关于推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建议 2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我市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发展 6
    3.发展县域经济? 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10

关于推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建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支撑和强劲引擎。近年来,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乡村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也随之显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任务艰巨。
    1.乡村产业存在“小、散、杂”情况。当前乡村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分散式种养、作坊式加工、销售仍占绝大部分,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缺乏小众类、精准化、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且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同质化竞争严重,小而散、小而杂、小而弱问题突出,集聚发展水平较低。
    2.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有待完善。一方面,整体与局部协调性不足,不同领域专业性规划较多,与统一性的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融合性较差。上级与基层规划衔接度不高,县市区级及以上层面出台的实施意见或行动方案有时未能考虑基层特点。另一方面,规划与实际契合度不深,规划的宏观指导性作用强,但往往没有细化到镇村、到产业、到项目,规划和实际呈现“两张皮”“一窝蜂”“一刀切”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规划在基层走样、变味,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3.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水平不高。农业规模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价格优势不明显,使得一产、二产融合度不够。二是缺少精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由于相关产业链配套仍不完善,产品只能进行简易粗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导致农村二产发展不均衡,连一带三的作用难以发挥。
    4.乡村产业品牌化程度不高。一方面,缺乏品牌意识。在品牌打造上缺乏创新性,不能较好地在发展中提升竞争力,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优质蔬果和乡村休闲观光等优势产业的品牌效应发挥有限,缺乏拿得出、叫得响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培育力度不够。对品牌建设不够重视,打造出品牌后,对品牌宣传工作重视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引导、扶持,致使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期后,无法突破现状,不能实现借力发展。
    为此,建议:
    1.打造品牌强特色,培优发展内生动力。一方面,坚持质量引领,培育绿色优质品牌。以质量信誉为基础,以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为导向,以绿色生产为指引,完善整个生产的标准体系、规划体系、检疫检测体系等一整套指标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坚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着力把新型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建起来,构建规范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运用智能技术发展精准生产,创响一批知名乡村品牌,并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加大营销推介,大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深挖特色资源,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借助振兴乡村建设的东风,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具有城乡间、区域间、景区间主题差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休闲旅游精品景点。
    2.精心规划强保障,构建协调发展格局。一方面,完善规划编制。在“十四五”规划中,着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一贯性和严肃性。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编制要与国家和省规划相衔接,树立“一张图”“一盘棋”的思想,既要立足乡镇思考县市,又要将县市的乡村振兴融入市域、全省、全国的规划中。另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建议由农业农村相关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建立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用好用活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乡村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拓展链条强集聚,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延伸产业链条。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通过发展特色种养,开发特色食品,弘扬特色文化,配套乡村旅游,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依托优质粮油、生态果蔬、特种水产、规模畜禽等基础产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智能化加工厂。同时创新营销模式,健全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培育农商直供、直播直销等模式,推进农商互联。二是推进聚集发展。集聚区域资源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统筹布局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等功能,促进产业格局由分散向集中、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产业链条由单一向复合转变,建设起“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多镇一带”的产业集群。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我市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及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为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南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与此同时,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城市更新还存在布局不均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如地下管网规划不够完善,时有内涝发生;部分完善类、提升类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居民预期还有差距。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有的乡镇尚未开通管道天然气,部分高层住宅的居民依然只能使用罐装液化气,市政交通、商业服务、健身场所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总体相对滞后。
    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总体偏低,与有效解决群众老有所养还有一定的差距;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不均衡,农村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服务单一等问题;教育资源供给上,部分区域学位供给不足,乡村学校办学品质有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上,区镇卫生院分院的改造建设相对滞后,距离适应和满足人口老龄化需求仍有差距。
    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统筹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发展,切实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实施“多功能”基础设施升级计划,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效率。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进一步织牢织密农村居民出行道路网,积极打造农村交通服务城乡融合试点示范。持续深化“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交邮合作”农村物流新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多站合一,以更加安全高效互利的方式带动乡村发展,切实打通服务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主动对接沪苏,加快建设综合冷链物流中心,让“电商+物流”的组合模式助力农产品拓宽销路的同时,提供就业、电商产业发展新机遇,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切实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燃气管网向区镇延伸,鼓励和支持管道燃气企业不断铺设延伸燃气管网,加快实现管道燃气“镇镇通”的同时,全面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
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村镇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作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更多便民事项向镇村延伸下沉,通过民生事项的“能下尽下”,全面打造城乡接轨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多点办、马上办。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6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