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架构,企业架构设计?

1 架构管理原则

1.1 统一架构原则

描述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控公司的总体架构,我们决定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理由

1.采用统一的总体架构可以避免信息系统分散、异构、难以管理等问题。2.统一的总体架构有助于实现和落实业务和信息化规划。3.采用统一的总体架构可以优化IT治理工作。

影响

1.为了保持技术架构的一致性,研发单位应该按照公司整体架构来维护技术架构体系。2.根据公司的业务和信息化战略,综合考虑短期成果和长期影响,定期进行总体架构的维护。3.需要统筹安排和集中管理总体架构规划。

1.2 统一管控原则

描述

促进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灵活、完整的整体架构实施。

理由

1. 在公司范围内推广总体架构,以指导决策制定和保障质量。2. 促进不同业务领域间信息技术的共享和应用。3. 加强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的合作。4. 促进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之间的互动,以实现总体架构的快速落地。

影响

1. 确保系统架构设计与业务目标相一致。2. 促进架构设计过程中的有效沟通。3. 使用架构管控流程,规范架构评审和资产维护过程。4. 明确架构管控组织的管理角色和职责。5. 制定架构评估指标,定期检查架构执行效率、遵从度和一致性。6. 建立架构资产库,支持架构决策和评审的执行。

1.3 架构遵从原则

描述

为确保系统架构设计符合总体架构规范,我们需要进行分级评审来推动系统架构的设计。这样可以确保系统架构的设计与总体架构规范相一致。

理由

1. 对于所有新建和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系统架构评审,以确保设计与总体架构相符。2. 对于所有已建应用程序的完善或重新构建项目,进行系统架构评审,以确保设计与总体架构相符。3. 提高系统架构的业务符合性、设计标准性、架构一致性和技术完整性。

影响

1. 设立系统架构评审流程,以确保系统建设与总体架构相符。2. 整合项目管控和架构评审,以提高系统架构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1.4 架构收敛原则

描述

为了确保技术方案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为同一类业务或技术场景提供多个备选技术方案,以便在需要时进行选择。这样做可以确保我们在面对不同的需求和挑战时,能够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方案,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理由

1.为了简化架构管控和降低技术多样性,我们应该在总体架构中减少支持同一类场景的备选技术方案的数量至两个或一个。2.推荐选择实施难度小、复杂性低、非功能性约束低的技术方案来实施。

影响

备选方案的收敛性直接影响信息化成本的变化,因此需要有效控制总体架构的灵活性。

1.5 融合共享原则

描述

以业务和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促进业务应用的整合和融合。

理由

1.减少系统冗余,降低信息化运营成本。2.促进业务应用深度集成,为智能分析决策打下基础。3.避免在信息化建设中新建数据或应用孤岛。4.避免重复建设业务应用。

影响

1.公司应该从全局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将业务应用融合集成。2.为此,需要制定一套公司标准化的应用集成设计方法。3.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流程和数据管控机制,以降低企业级应用集成所带来的流程和数据管理复杂性。4.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企业级的共享应用群和组件库。

1.6 服务架构原则

描述

根据SOA(面向服务架构)的概念,业务服务和IT服务应该被设计为可重用的、自治的、松耦合的服务。

业务服务是指为实现特定业务功能而设计的服务,它们应该是自治的,即能够独立地完成特定的业务功能,而不需要依赖其他服务。此外,业务服务应该是可重用的,即能够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被重复使用,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IT服务是指为支持业务服务而设计的服务,它们应该是松耦合的,即能够独立地进行开发、测试和部署,而不会对其他服务产生影响。此外,IT服务也应该是可重用的,能够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被重复使用,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在设计业务服务和IT服务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定义服务的功能和接口:明确服务的功能和提供的接口,以便其他服务或应用程序可以使用。

2. 设计服务的实现:确定服务的实现方式,包括使用的技术和工具,以及服务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

3. 测试和验证服务:对服务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业务需求。

4. 部署和管理服务:将服务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进行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业务服务和IT服务,从而实现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原因

1. 采用业界标准促进IT与业务的融合,以提高业务效率。2. 建立灵活、可重用和标准化的IT架构,以支持业务快速变化。3. 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以提高IT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影响

1.公司应该从全局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将业务应用进行融合集成。2.为此,需要制定一套公司标准化的应用集成设计方法。3.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流程和数据管控机制,以降低企业级应用集成所带来的流程和数据管理复杂性。4.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企业级的共享应用群和组件库,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2 业务架构原则

2.1战略契合原则

描述

企业的业务架构设计应该与其发展战略相一致。这是因为业务架构设计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技术架构等方面。如果业务架构设计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相契合,就会导致企业的业务流程不畅、信息系统不协调、技术架构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企业在进行业务架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业务架构设计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确保业务流程的顺畅、信息系统的协调和技术架构的稳定,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理由

1. 业务架构应当有助于推进企业战略的发展,覆盖的业务能力应当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 在制定业务架构时,应当避免将与企业战略发展相悖的业务能力纳入其中,以确保业务架构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影响

1.应用架构的建设应当遵循业务架构的指导,以确保信息化建设方向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2.在业务架构中应当体现信息化建设的优先级顺序,以受到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

2.2 流程重构原则

描述

业务流程重构先行。

理由

1.建议不要对陈旧、无效的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因为这样会浪费时间和资源。2.在优化和重组业务流程时,应该以效率最优为原则。3.业务流程重构的目标应该是降低全面拥有成本。

影响

1.系统建设方和业务部门应该就优化后的业务流程达成一致。2.在进行业务流程重构的同时,应该采用新技术。3.业务流程重构应该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4.当组织架构发生变化时,将会引发业务流程重组和业务架构调整。

2.3 业务连续原则

描述

信息系统建设对公司的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没有影响。

理由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公司的生产、运营和管理活动对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大。在设计、建设和应用信息系统时,必须全面考虑系统的可靠性,以确保公司的业务连续性。为此,需要建立无信息系统干预的业务运行预案,以应对极端情况下的突发事件。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壮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以支撑业务活动的连续运行能力,避免系统硬件故障、自然灾害、数据损坏等问题对业务的影响。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信息系统可靠性,确保公司业务的稳定运行。

影响

1. 建立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机制,预防和管理信息系统遭受攻击可能造成的数据泄露和业务中断。
2. 系统架构设计应考虑并解决技术方案的可恢复性、备份性和可维护性等要求。

2.4 业务合规原则

描述

公司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标准及法规是所有业务规则和流程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理由

1.在应用系统中实施有缺陷的业务规则和流程可能会导致财务或实物资产的损失,同时也会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损害。

2.遵守政府法规和行业标准是必要的。

影响

1. 在进行业务规则和流程的整体设计时,必须经过法律及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2. 在将业务规则和流程的变更应用到信息系统之前,必须经过法律及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3 应用架构原则

3.1 统一设计原则

描述

为避免重复建设,业务应用应该采用统一的设计。

理由

1. 为了保证企业级应用的科学重用,需要进行合理的建设规划。
2. 在架构设计中,应避免重复设计和冗余应用,以提高效率。
3. 如果设计冗余,将会导致高昂的信息化成本,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4. 冗余设计还会引起数据冲突,增加集成的复杂度,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影响

1. 我们不建议在企业级业务能力相似的情况下进行重复建设。
2. 企业级的数据和信息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3.2 功能重用原则

描述

利用现有应用程序的功能创建新的应用程序。

理由

1. 提高套装软件方案的实用性和可用性,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2. 采用已经经过验证或测试的应用方案,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影响

1.带来明显的商业优势和成本节约,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2.在决定是新建还是购买新应用之前,需要进行评估。

3.3 应用柔性原则

描述

应用程序的设计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

理由

1. 通过升级业务应用系统,灵活应对业务需求和合理的需求变更。2. 适应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调整。3. 灵活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4. 在降低业务流程重建风险的同时,实现业务应用的快速、便捷集成。

影响

1. 需要较大的初始投资。2. 设计周期较长。3. 系统的使用寿命延长。

3.4 应用安全性原则

描述

确保应用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安全性。

理由

1.为了避免因应用系统或数据的不当使用而导致公司财务资产、实物资产、声誉以及客户关系受到损失和伤害,请务必注意使用方式。2.为了保护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访问时必须采取授权机制。

影响

1.为确保安全,必须制定一致的访问控制机制并达成共识。2.所有应用系统都应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和访问控制机制。3.中标的成熟软件和相关功能模块也必须符合已定义的安全标准。

4 数据架构原则

4.1 数据资产化原则

描述

对于企业来说,数据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形资产,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

理由

1. 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转和战略决策的科学制定都需要数据的支持,因此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保障。
2. 充分利用数据可以提高公司的价值,因此对数据的充分利用非常重要。

影响

1. 在公司内部普及数据作为无形资产的概念,提高对数据的重视程度。2. 强化公司数据管理和监控,发掘数据的潜在价值。

4.2 数据共享原则

描述

数据应该能够被合理地访问,不能被私自占有。

理由

1. 公司内部广泛的业务协同需要数据共享的支持。
2. 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的基础是数据共享。
3. 降低运维成本的有效方法是明确数据唯一来源,减少数据冗余。
4. 各部门数据的共享程度直接影响公司数据的收集、生成、转换、汇总等处理速度。

影响

1.为了实现数据共享,需要考虑短期和长期的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机制、流程和标准等。
2.建立全局数据模型,对数据资产进行梳理,加强元数据管理,构建数据共享环境。
3.应限制对孤立的遗留系统的投资,并制定相应的退役或迁移策略。
4.实现数据共享需要全公司的认识上的转变,需要全员参与。
5.在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数据安全问题,确保数据共享与数据安全相统一。

4.3 数据可用性原则

描述

为了让用户能够访问和使用数据,数据必须具备可用性。可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可获取性和可利用性。

理由

高质量、易获取的数据对于公司内部的业务协同至关重要,它们是提高公司决策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

影响

1.为了满足公司各级单位、部门的需求,数据的访问和展示方式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规划。2.为了提高公司对数据质量的重视程度,需要开展有效的数据治理工作。

4.4 数据认责原则

描述

在处理数据时,需要明确数据的权威拥有者、质量责任者以及日常管理维护者等角色。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被误用或滥用。同时,这些角色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因此,在处理数据时,需要明确这些角色的职责和权利,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以确保数据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理由

1. 建立数据认证机制是有效管理数据资产的基础。2. 通过建立数据认证机制,可以提高公司各部门参与数据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满足各部门对数据的需求。

影响

1. 实现数据认证需要公司各部门的协作,确保各部门间达成共识。2. 应该建立科学的数据质量度量方法,并形成有效的考核体系,以促进数据认证的落实。

4.5 数据标准化原则

描述

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理解性,公司内部需要统一数据定义,并且让所有用户都能够方便地获取和理解这些定义。

理由

1. 数据标准化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2. 一些项目需要采用统一的数据定义来解决问题。3. 通用的数据定义有助于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4. 统一的数据定义是快速改善公司数据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影响

1. 建立一个通用的业务术语表,确保公司内部对于业务定义的一致性。2. 在数据定义过程中,应该引用术语表中的术语,以确保数据的含义在公司内部被有效理解,避免产生歧义。3. 建立数据定义的仲裁机制,以协调不同部门对数据理解的差异和冲突。4. 建立数据标准体系,协调和统一多种数据标准。5. 指定数据标准的责任人。

4.6 数据安全性原则

描述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必须在符合安全等级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访问、共享和发布。

理由

1.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公司的数据必须符合国家监管单位对数据安全的要求。
2. 为了保护商业机密,公司的数据必须符合公司自身发展对数据安全的要求。
3. 数据安全是公司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进行统一管理。

影响

1. 设立数据安全管理计划,将数据分级管理,对于不同级别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安全访问策略和授权访问机制。2. 在数据定义的初期,应明确数据的安全级别限制。

5 技术架构原则

5.1 标准化原则

描述

将技术标准化,实现建设和运维成本的最小化。

理由

1. 为了适应不同的技术多样性,通常需要采用不同的基础架构,这会导致更高的建设和运维成本。通过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实现技术的统一,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体建设和运行管理成本。

2. 限制技术多样性可能会带来一些业务优势,例如标准化应用组合和更好地预测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和影响,以适应技术进步。

影响

1. 制定信息化建设策略和标准规范,以便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建设。
2. 统一技术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技术选型和采购,以确保技术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3. 建立技术架构蓝图,并及时更新,以确保技术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4. 只有在新技术能够明显提升业务价值和改善运营效率的情况下,才考虑引入新技术。

5.2 互操作原则

描述

促进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以提高数据、应用和技术的互操作性。

理由

1.维持一致性、提高效率、增强用户满意度、保护现有IT投资等方面都能从中受益。2.此外,还有助于挑选信息化供应商,促进供应链整合。

影响

1. 制定目标架构设计规范,并及时更新。2. 制定集成设计规范,并及时更新。3. 建立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包括集成平台和开发平台等。

5.3 快速响应原则

描述

技术架构的设计应该具备快速适应业务规则和流程变化的能力。

理由

1.增强对业务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响应市场变化。2.降低应用系统变更的开销。3.通过采用可灵活配置的参数化业务规则和流程,降低开发成本。

影响

1. 在设计应用系统时,应当考虑支持外部配置参数化的业务规则和流程,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为了实现参数化的可灵活配置的业务规则和访问方式,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定义。
3. 虽然可灵活配置的业务规则和可重用的基本服务会增加应用系统的前期开发成本,但这将为后期的维护和升级带来更多的便利。
4. 在选择解决方案时,应根据附加的非功能性需求,选择成熟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4 服务等级原则

描述

为了满足业务需求,技术架构需要根据服务等级协议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因此,技术架构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添加新的服务或调整现有服务。同时,技术架构还需要具备高可用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服务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理由

我们的业务目标是提供最佳客户服务,为此我们致力于提供可靠、可重用和可灵活配置的各项服务。我们的服务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还能够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业务目标。我们的服务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测试的,确保它们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正常运行。我们还提供灵活的配置选项,以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服务。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够实现最佳客户服务的业务目标。

影响

1.与相关部门合作,根据客户的系统性能指标,确定服务等级协议的范围并获得认可是必要的。2.为了满足各种业务需求,需要制定并获得认可各种非功能性需求。3.在设计应用系统和支撑体系架构时,必须满足非功能性需求。4.为了满足特定的服务等级协议,可能需要特定的硬件、软件和设计费用。5.在考虑采用不支持性能升级的第三方产品时,需要谨慎。

5.5 灾备原则

描述

在进行技术架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业务连续性的需求。

原因

在灾难发生时,信息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为业务的持续运作提供支持。

影响

制定灾难恢复策略、计划和预案。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72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