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众多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非常珍惜时间。
许广平回忆起鲁迅时说:“他经常把时间当作宝贵的财富,一点一滴地用来学习。他不喜欢整天东家串门,西家闲聊,浪费时间。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在他工作时来找他聊天,他也会直截了当地说‘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吗?’”对于鲁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虽然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认为时间就是生命。无谓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在伤害他们的生命。”在临终前不久,他还在病床上坚持写文章,记录日记。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华罗庚在乘坐汽车的时候,经常会利用这段时间思考问题;而在参加文艺晚会时,他则会在休息时间里拿出节目单,进行数学题的演算。这样的利用零碎时间,让他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和思考。
著名学者吴晗在1959年至1962年期间,创作了近90篇论文和杂文,并且还编写了历史剧《海瑞罢官》。他表示:“这些文章大多是在夜晚的灯光下完成的。白天我通常要上课、开会和处理事务,而晚上相对较为清闲,时间也比较充裕。”
勤学成癖,将休息与学习相结合,这在古人身上也有所体现。以我国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为例,她曾描写夫妇的业余生活:“我性格好记性强,每次吃完饭后,就坐回来泡茶,指着堆积如山的书籍,说某个事情在某本书的某卷第几页第几行,用这种方式来判断是非对错,然后再喝茶。”而元末学者陶宗仪在田间劳作时常常带着笔和砚,休息时将所见所闻和自己的诗作写在树叶上,总共积存了十多瓮树叶,后来整理成了三十卷的书籍,名为《南村辍耕录》。
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有些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有些人却一事无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有些人珍惜时间,充分利用,而有些人却荒废时间,浪费掉。这就是区别所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7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