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
A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调查研究要经常化。”A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调查研究既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深入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注重收集、筛选有效信息,及时认真科学地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升华,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在思辨过程里更好地指导教育培训工作,是党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必须锤炼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提高党校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路径。怎样才能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呢?
一、调查研究要弄通学理,夯实理论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现实工作中,确实存在一批短视肤浅,奉行实用主义的人群。他们为了贪速度、求功绩经常枉顾自身的学术与能力短板,调研声势绚丽晃眼、满庭皆知;调研设计缺乏思考、嫁接别处;调研过程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调研分析毫无新意、言之无物,最终写出的结题报告通篇全是套路、指导实践无力。因此,在调研之前,教师们还是要多思多想,不能为完成任务就仓促出发,亦不可因业绩冲关而囫囵调研。在正确认识和开展调研的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要把理论问题搞明白,将思想态度摆端正。正如毛泽东同志1941年在《驳第三次“左”倾路线》一文中所指出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造出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可见,理论源于实践、植根实践、高于实践。党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从实际观察来看,如果在理论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头脑思想中盘亘着各种杂质,调查研究既不会持久,也是无用无效的。怎样克服“本领恐慌”,保持岗位与能力匹配?1937年4月至8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课,在其重点篇目《实践论》中就提出过:“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世界每天都处于变化运动的状态,永远没有停止和完结的迹象,因此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真理的认识与追求,也永远不能停止和完结。每一名同志都要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党校教师在学生时代学到最多的是知识,这是一条“明线”,被明明白白地写在教程和书本上。工作之后学理运用则是一条“暗线”,隐藏在教研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提炼和理解。如果不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就难以揣摩掌握理论的依据、实践的根据,就难以准确把握思想的深邃、真理的伟大。A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党校因党而立,是讲政治的主阵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教学科研工作是党校教师的看家本领。因此,党校教师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仅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体系、核心要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更要在调查研究中解决一些教师理论学习中存在的浅学、漏学、假学现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真理都要到实践中去检验成效。授课中,当教师运用逻辑推理解释现实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大胆假设某些趋势和方向时,是需要先行在实践中小心论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找出蕴含其中的一般性规律,特别是对一些存在的弊端短板要有所反思、深入辨析,避免出现如毛泽东同志所批评的那样:“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实践出真知既非空话,亦非书斋里的空想,理论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深化。“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只有弄通学理、多做调查,自觉地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正确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和熟练运用所学理论,做到学有所知、学有所识、学有所成、学有所悟。
二、调查研究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1930年4月,红四军打下信丰县,并按打土豪经验没收了县城里的全部十几家商号,结果是贫苦老百姓们都买不到生活必需品,日子过得更艰辛。中国革命到底要依靠谁、团结谁、打倒谁?为回答这个问题,1930年5月初,毛泽东同志在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后,即在县委书记古柏协助下,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写出中国社会学的调查范本———《寻乌调查》。《寻乌调查》共五章三十九节,八万多字。文中既有数据统计,又有历史沿革说明;既有行业调查,也有阶级分析,就连杂货店经营的131种洋货,农村祠堂过节时如何分谷物、分肉食,都描述详尽。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同志弄清楚了城市商业状况,掌握了土地分配情况,为制定正确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以及确定土地分配中限制富农的政策,提供了实际依据。而在寻乌调查基础上写就的哲学著作《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著名论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些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8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