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城市民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短板,对于丰富我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内涵、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市日照中心发展情况,市委党校课题组结合A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主题教育相关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日照中心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市民群众的新需求,提出推动日照中心转型升级的思考建议。
一、社区日照中心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社区日照中心承担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多元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职能。我市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探索社区日照中心建设,经过10年的发展,不断规范运营和管理,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
日照中心的覆盖水平不断提升。至2022年,我市已建成日照中心3200家,城乡社区覆盖率超过75%,实现了大部分城乡社区的覆盖,养老服务短板逐步补齐。按照建设标准要求,各日照中心不断规范运营和管理,根据实际布局了相应的养老服务功能,在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年服务的功能需求不断扩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达100万人,老龄化率15%,预计2025年老龄化率将达到20%,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基数将进一步加大。这些压力将会逐步传导至社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多元化、专业化需求将持续增加。日照中心作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互转介的重要设施,需要进一步发挥其为老年人就近提供专业的个人照料、保健康复、心理慰藉、休闲娱乐、上门服务、精神文化等多元服务功能,让日照中心成为链接养老资源、宣传养老服务政策、汇集涉老志愿服务力量、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等的有力阵地。
养老惠老的政策支持不断强化。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市委均对发展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予以部署和强调,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以及便利化可及化水平作出了明确要求。我市贯彻中央、省委要求,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发布《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今年6月,市政府印发了《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对社区养老服务,特别是日照中心分布情况、建筑面积等均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补齐日照中心建设运营中存在的短板不足。
二.社区日照中心发展的存在的不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日照中心为老龄群体提供日托、助餐、居家照护、休闲娱乐等养老服务,被称为“第二个家”“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态与功能,满足老年人“一站式”居家养老需求。
亟须进一步完善设施功能布局。过去启动日照中心建设时,尽管有相应要求和宏观功能设定,但对于日照中心实际运行中的功能发挥、服务效能、运营管理等问题,究其实质,还是缺乏与形势变化相适应的机制支撑,难免造成不少日照中心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健全,有些服务半径过长,有些相邻社区选址过近,有些面积较小制约功能拓展等,出现了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比如,对照《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关于多层次、多样化、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逐渐完善的发展目标来看,对照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实践路径来看,目前日照中心在精准配置、服务模式、协同支撑等方面仍有差距和努力空间。
亟须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内容。在老龄化逐渐深化的形势下,我国有约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迫切需要日照中心完善服务内容,在社区层面就近就便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从课题组问卷调研来看,目前我市老年人在日照中心主要享受了文化娱乐、社交活动、精神陪伴等服务,另外,还希望日照中心能够增加医疗保健(占比50%)、学习培训(占比24%)、代办服务(占比95%)、生活照料(占比8%)等服务内容。
亟须进一步提升市场运营能力。目前,日照中心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补贴、村集体经济资助、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支持、专项项目资金投入,绝大多数依赖外部“输血”支持,较少有日照中心植入中医馆、康复等老年人迫切需要的专业功能,尤其是许多人口分散、较为偏远的农村日照中心,基本只发挥了娱乐功能,不少日照中心运行效能差,“赔本赚吆喝”现象较为普遍。根据调研,不少日照中心可持续性运转机制不足、造血能力有限,按照现行各级政府补贴政策,如果日照中心运营主体无法推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8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