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讲故事环节,Louis小朋友提到了当天他班上发生的这件事。
话说上英语课的时候,杨仁宇小朋友,和同桌聊天。你们知道,四年级的小朋友,不听讲而和小朋友窃窃私语的话,脑补画面,自然是和上课内容不一样的事。
英语老师Miss Chen倒也手起刀落,罚杨仁宇所在四组的全部孩子,抄写26个字母10遍,生字表单词10遍。其他组的孩子正常上课和做随堂。
四组的孩子自然是把杨仁宇恨死了,当着Miss Chen就在那里哼叫,更不要说下课以后,全部围过去指责他。这种古代流传下来的连坐之法,用在课堂上,嘿嘿,真是高。
这杨仁宇小朋友被指责一通,哭了。还来找Louis哭诉,博取朋友的温暖。
然后Louis给了他一句模棱两可的安慰:不要受世俗眼光的影响。
他故事讲到这里,我赶紧问Louis,你这话啥意思?你还同情他啊。Louis说,可不是嘛,他受了委屈了。
我明白了,孩子刚好处在这样一个状态:
朋友受了委屈的同情心境,和朋友犯错理应受到惩罚的正义状态,这两种情况,让他受到了混淆。
我支持他安慰受伤的朋友,也支持老师做出维护课堂的处置,但是我更希望我家孩子能够在纷繁芜杂的一件事里面,拥有理出头绪脉络的能力,找到本质,去看待事物的本质。
从我的描述里面,读者其实可以看出我的这个倾向。
让我再捋捋,剥丝抽茧哈。
是杨仁宇捣乱课堂,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要把这个惩罚,搞得让他一次知痛,实施了连坐法;连坐法收到成效,受到牵连的小朋友,果然来指责杨仁宇;杨仁宇没有先意识到自己的错而内疚自责,而是先因为被指责而哭泣。
而我家孩子,也顺着杨仁宇的情感线走,先同情杨仁宇的哭泣,而不是课堂秩序的事,或者说杨仁宇为什么会哭这件事本身。
四年级的孩子,应该有这种逻辑思维的基础了,正好是个好机会,给孩子普及一下这个意识或者知识。
做事情要有底线思维,和后果思维,一个行为的即将发生,就要快速思考它即将带来的后果。你能够承受,那么你go ahead,反之,就把火苗压下去。
面对一件事,还要有抽丝剥茧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流于表象,而要弄清楚起因经过,再来表态或者做决定下一步的走向,让自己尽量不要做出错误的论断。
感觉我讲了一个大道理,但是我宁可讲得让他知道有这回事,有一个轮廓,闯闯耳朵,比不知道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