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篇结构相对简单的高水平论文模板。这个模板可以简化为:
第一部分引出问题
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为并列式展开(一般分为三点并列展开,也可以分为四点)
第五部分为余论。
这个结构是不是相当简单,只要经过一定的学术训练,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就可以组织论文布局了。这个模板就是中等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一个常用模板,建议大家可以试着套用一下。如果这样的模板在多个主题上都可以轻松地布局,那么你就真的成为高手了。
今天介绍的这篇文章是贺琳凯于2022年第2期发表在《思想战线》上的《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 时序、 场域、 制度与要素》,还是那句话,研究啥不重要,怎么研究的(方法论)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这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布局简化后如下: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 时序、 场域、 制度与要素
引言
(包含三部分,引出问题,介绍使用的分析理论,文献综述)
一、 时序相交: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融合
(一)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提出时间相交
(二)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目标时间相交
二、 场域叠加: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机理
(一)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场域叠加
(二)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 “多区域协同”
(三)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问题发生与治理的场域叠加
三、 制度同构: 从逻辑关联到协同机制的设计
(一) 制度设计的同构性
(二) 制度安排的同构性
(三) 制度有效性检验和目标的同构性
(四) 制度优势的同构性
四、 要素同质: 从治理主客体到方式的协同
(一)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 “一体主导” 与部门协同
(二)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 “多体协同”
(三)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方式协同
五、 余 论
(余论又总结为四个方面,分别从理论、主体、制度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俗话说,看人看脸,看文看框。要想最短时间内记住一个人的特征,就看面部;要想最短时间看完一篇论文,就看框架。
看完这个框架,是不是感觉我也能布局,也能写这样的文章了?对的,这就是高级论文最简单的模板之一。
言归正传,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完成这篇论文的。
第一,标题是《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 时序、 场域、制度与要素》,算是比较不错的,这种方式我们之前多次介绍,属于较好的阐述方式,清晰明了,让审稿专家一眼就能看穿,一看就会喜欢。这种标题的格式就是,研究对象:一二三四。当然,一二三四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可以试试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也可以是螺旋上升的。
第二,看摘要,说实话,这个摘要写的并不是很理想。表面上看,有提出问题,有介绍内容,有解决问题,三个部分齐全,还算清晰啊。但是,仔细一看,就知道这并不符合摘要的规范。摘要,摘要,就是把论文中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论摘出来,用最简要的语言介绍给读者。所以,摘要不是告诉读者我用什么方法准备研究什么,而是我用什么理论(方法)去研究、怎么研究的、研究出什么来了、后续怎么办。是介绍一个结果,不是介绍一个未来。
作者先是引出问题,但是引出问题的篇幅占到了整个摘要的一般,这就不合适了。整个摘要共八行,引出问题使用了四行。然后,作者提出使用四个视角来分析,这里最好的摘要方式是将这四个视角的结果展现出来。最后,作者介绍解决了什么问题,使用了并列的方式,建议大家也常用并列的方式。
整体而言,摘要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并不是我个人对摘要挑剔,实在是因为审稿专家只看两个内容就决定会不会继续审稿,那就是标题和摘要。摘要写的不好,正文写的再好,也是白搭。
第三,看引言(提出问题)。
作者将引言部分分为三部分,也就是三个段落,整体粗粗看来也是清晰的。先引出问题,再介绍用什么理论来研究,最后再文献综述,告知读者这个领域和这个主题的研究进展到啥进度了。
引出问题,写的挺好,当然,如果说还可以改进的话,那就建议不要写多余的话,上来就介绍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再介绍研究对象。
使用理论介绍,写的也不错,至少是清晰的。如果还可以改进的话,建议更加清晰明了。首先,介绍理论的主要观点,这很重要,要让审稿专家一眼就看到,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然后再介绍这个理论被引进的过程,这里要说明一下。(1)如果这个理论再其他学科中被引进使用即上次我们提到的理论引渡,但是还没有在你这个学科使用,那就介绍在其他学科的使用情况。(2)如果在你这个学科已经使用了,但是在你这个研究领域尚未使用,那就不用介绍在其他学科的使用情况了,直接介绍本学科的主要使用情况,最好总结一下为一二三点,再介绍你准备怎么使用。(3)如果这个理论在你这个研究领域也使用很多了,那就总结一下在哪几个方面运用的最新进展。
文献综述,作者处理的并不好,实话实说,之前我曾经介绍过文献综述的最佳表现方式,就是分类法。分类法的好处是清晰,层次分明。你上来一大段几百字上千字,密密麻麻,审稿专家看的脑袋都嗡嗡的。有人说,综述综述,不是一边综一边述么,是的,但是长篇综下去并不合适。即使在现在申报课题的文献综述时,也很少见到一综到底的情况了。基本上都是采取分类的处理方式,分类之后也可以沿着某个思路综下去,但是不能太长,要时时记得综述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清晰展现研究过程么。
第四,看第一部分。时序相交: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融合
主要是介绍两个研究对象在时间上的交叉情况,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展开,一个是提出时间相交,一个是目标时间相交。
这部分内容上没有什么难度,逻辑上没有什么深度。只需要寻找文献和文件即可,作者也是简单列举了一下,说明事实确实如此,算是论述了。
这个处理,如果是一般人来写,也还行。要是交给高手,就不会这么处理了。对基本事实的处理,不能简单罗列和介绍,要抓住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围绕这个内容来展开,论述他们提出时间和目标时间内在一致性的根本性逻辑,这才是真正的论述。不要仅仅从表象上看到一致,就总结说是一致的,这种方法论比较粗糙,有出现逻辑错误的可能性,并且论述并不充分。
第五,看第二部分,场域叠加: 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机理
作者从空间场域、区域协同、问题发生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但是,你仔细一读,就会发现作者又开始一综到底、一论到底的问题。论述要有层次,要有条理,要有逻辑,这些内容既要从内在逻辑关系上体现,也要从外在的布局格式上体现出来。只能说,有论述,但不充分。
接下来的两部分,基本上还是以上两部分的复制版。套路、格式、风格都没有任何的变化,就不一一赘述。
第六,看余论。
之前多次谈到,写余论是高水平论文的标志之一。但是大多数作者写余论都是匆匆结尾。用一段来概述,用一段来展望,这算是多数余论的常用套路。今天这篇论文的余论写的特别好,我建议大家都模仿这个余论的套路。
作者先是进行了概括,当然这个概括还不够经典,还可以再深入一些、完整一些、全面一些,写个七八行。
然后,作者将未来可能存在继续研究的空间进行了梳理,分为四个方面,逐一介绍。
有时候,我在想,作者在余论都这么下功夫,为什么在正文的时候,没有分为一二三四来详细的论述呢。不管怎样,这都是一篇值得推荐的高水平论文,并且是可以作为大家论文模板的论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得感谢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学习模板的机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