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质量的六大问题和改进对策
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报告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因审计项目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情况介绍过于具体
在介绍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过于细致,管理体制详细到所属单位名称一一罗列、收支情况详细到二级以下会计科目,资产情况详细到资产大类等等,可利用的信息不多,主题不够明确。
2.审计评价不够准确
有些内审部门出于规避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搞好关系等因素,评价往往或“过”或“不及”。所谓“过”,就是超出审计职权、审计范围进行评价,进行一些无审计证据支持的评价,甚至做一些前后矛盾的评价;所谓“不及”,就是在评价上只说成绩,不说问题,或过于啰嗦,说一大堆套话,几乎在给被审计单位总结先进经验。或在问题的评价上一语带过,不痛不痒。
3.问题表述简单堆砌
首先,有些审计报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梳理归类或没有进行科学的梳理归类,只是对问题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一份报告能列出几十个问题,内容庞杂、条理不清,轻重点分不分,让人难以看出头绪。
其次,对问题的描述未做到表达准确、语言精练,影响了审计质量。
再次,揭示问题不够全面、深入,存在以偏概全现象,虽然发现和揭示了一些问题,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同时,个别重要审计工作底稿未在报告中反映。
最后,问题定性和归类不够准确。主要表现在:问题定性不明确,用现象或结果代替对问题的定性,没有把问题实质揭示出来;问题定性与事实描述不符;定性依据不充分;因定性不准确,导致归类不准确等。如:某单位内部审计对该公司开展的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中,将“总承包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准确”问题,定性为“部分总承包项目实际完成利润比预算超额较大”,用现象代替定性;同时在描述问题原因过程中认为“由于市场波动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公司本着谨慎的原则编制财务预算,……”。“市场波动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与“谨慎的原则”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依据不充分。
4.经济责任审计中对离任者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界定不清晰、评价不客观
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和责任落实,尤其是对问题发生的时间跨度超出离任者任职期间的,应明确任期内的问题金额和截至审计日的问题金额。虽然按照规定对离任者重点审计区间是近三年,但其应当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04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