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万能模板,教学反思万能模板简短!

《枚举算法》教后反思

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 孙秋月

本次执教的《枚举算法》是基于编程基础上的算法思维的新授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枚举算法这种思想,提炼枚举法编程的步骤与思路,能在流程图的帮助下完成积木的搭建。在比赛结束后,我对本课有了深度的思考: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学情

本次教学内容为枚举算法,但是设计的教学活动却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从最初的设计破解防盗门密码程序到后来的解复杂的鸡兔同笼应用题,再到中等难度的鸡兔同笼应用题,一直到简单的鸡兔同笼应用题,再到最后的寻找密码锁工作原理和数三游戏的程序设计。教学活动内容之所以会经历数次的修改,主要源于学情。

学情一:跨数学内容难度较大

编程为小学5年级下册的内容,而本节课要使用的变量则是本册中最难的内容,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的设计密码锁工作原理的程序虽然看起来程序简单,但是由于依托于算法思维,所以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学习的难度会更大。

此前,了解过执教学校的学生学习过变量,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就大胆提高了学习的难度,但是在本校的多次试讲过程中发现由于我校学生没有学过这部分内容,导致课堂上所有的内容都是新授,课堂容量的变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于是我对要编程的案例反复降低难度。

此外,为了在学习中减少于本课无关内容的干扰,我对本节课中要搭建的积木也降低了难度。比如数学算式和等式的搭建提前给学生准备好,学生只需要拖动选择使用就可以。如果……那么就停止全部脚本,给学生半成品,让学生根据需要只拼搭跟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来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落实,最终成功设计出本次执教的活动案例。这样的案例适用于我们学校的学生,也适用于本次比赛所用班级的学生。

学情二:算法思维学生没有接触

编程课最重要的就是算法思维,在我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展开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但是本次是借班授课,学生在思维训练方面到底是何水平,我不得而知。

为了在这方面降低难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采用了三步走:

第一步:理清密码箱识别密码的步骤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图片拖动,将其步骤图片打乱顺序后,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三个图片的顺序,然后由组长按密码箱识别密码的顺序拖动图片到箭头指定的位置,这样学生就理顺了其工作原理。

第二步:使用流程图理顺程序的工作流程

在学生交流完步骤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流程,梳理密码箱破解密码的完整工作原理,然后带领学生编程,学生马上就能按照流程图进行编程,完成脚本的设计。

第三步:两个流程图对比总结方法

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有两个编程的活动:设计密码箱工作原理程序和数三游戏程序。当两个程序设计完成后,我引导学生对比两组程序的流程图,观察二者的共同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枚举算法编程的共同点。

经过这三步处理,我不再担心学生是否有过编程思维的训练,而是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探究、梳理枚举算法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在本堂课就得到了训练。

二、课堂上出现的意外要抓住机会生成

借班上课,师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磨合,因此会生成很多意外,课堂上我们只有抓住意外,才能生成课堂的精彩瞬间。

生成一:人云亦云,我负责服从

在课堂的第一次小组讨论环节,我组织学生讨论行李箱找回密码的步骤。为了降低难度,我给了学生三个图片,分别是:密码设为0,密码增加1,判断输入的密码是否等于设置的密码。

为了降低这部分内容的难度,在课堂伊始,我就带领学生分析:爸爸输入密码0,密码箱就要判断0是否等于密码7,如果不等于再输入密码1,判断1是否等于密码7……经过了4轮分析,我认为学生在小组讨论其步骤的环节应该不会有意外,但是,在巡视时,我发现只有一个小组讨论正确,其他小组都把判断放在了最后。

这说明前面的分析环节,学生根本没明白,为此,我把原定于1分钟的讨论时间进行了延迟,我想知道这5个小组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经过逐组参与讨论和调查询问,我终于找到原因:

进入到第三组,我发现他们组很安静地讨论,但结果是错误的,我引导分析后,只听到一位组员说:“看,还是我的正确吧。”

我问他:“既然你认为你的正确,为什么不说服大家?”

“他们都认为我是错的,所以我就以为我错了。”

“认为自己是对的,要敢于发声。真理有时是在少数人手中,但你如果不敢去说服别人,你的正确答案也没有意义了。”

在巡视其他组的时候,我也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少数人认为自己正确,但自己也不敢确定自己的答案一定正确,于是他们就少数服从多数。

其实学生这种人云亦云的主要根源在于他们也没有完全理清知识的内涵本质,因此,就不原因去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堂上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一状况,我临时改变了教学策略,有效抓住这个机会顺利把这个学习障碍解决掉,为后面的学习也扫清了障碍。

生成二:我能找到两个流程图的共同点

在本课堂的高潮部分,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个流程图,寻找共同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引导学生自上而下逐步梳理,这样学生可以在我的引导下快速完成这部分任务。但是课堂上,一位优秀的小女生站起来说出了二者的不同点。我一听她的回答根本没有理解我的任务,就提示她:找共同点,刚准备让她坐下,她却马上说那简单,反过来就是共同点,于是这位小女生独自一人完成了每个环节和步骤的提炼。

这一环节她绽放了自己的光彩,也让我看到自己这节课所讲授的内容这位女生完全领悟和掌握了。

课堂教学结束后,我在想:如果按照我让小女孩坐下,然后在引导学生按最初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逐步分析也能达成目标,但一堂课的精彩也就失去了。

一堂课如果执教成功定是很多因素促成的,一堂课的失败也肯定不是一两个原因造成的,我们只有在每次执教完成后回头思考和梳理,才能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让自己的课堂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经验。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