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以“链”强群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为政府的产业政策措施。近年来,为应对新发展环境的重大不确定性,各地政府陆续出台“链长制”,这是具有中国体制特色的产业管理方式的突破性创新。对于x来讲,“链长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截至目前,仅有x县在推进“链长制”改革,与国内先行省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新发展格局下,要充分借鉴先行实施“链长制”省市的经验做法,在重点产业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赋能xx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链长制”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一)“链长制”的相关概念。从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链长制”的理论分析,以及各省市的政策实践来看,普遍认为“链长制”是以充分发挥本地产业优势,以主导产业发展为主线,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通过“有为政府”的协调引导,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实现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基础能力、发展韧性持续提升。在“链长制”制度体系和实践过程中,“链长”由地方政府或部门主要领导挂帅,利用其统筹协调能力强等优势,整合产业资源、强化要素配置,打造产业生态共同体,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链主”企业大多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和关键环节,“链主”通过自身位于产业链技术中枢或市场中枢的优势集聚带动上下游一大批企业共同成长,从而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链长制”的理论基础
1.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链长制”。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整个产业链的联系可包括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并认为产业是由相互作用产生绩效的各种企业的生产活动所决定,这样自上而下的链式产业发展状态就可称为产业链。从国内研究来看,理论界主要是在西方产业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拓展,趋向于产业链企业根据特定的逻辑关系、时空布局,基于分工协作、价值增值、产业发展的需要,形成的包含产供销在内的上下关联、动态联结的链条式关联形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以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为纽带。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不是单纯地决定于一个国家的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禀赋,而且还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产业技术创新和综合协调的体制机制。“链长制”通过横向扩展或者纵向延伸的专业化分工,使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合理的竞争合作关系,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实现多个链条之间的有机融合。
2.从区域经济学视角看“链长制”。从本质上来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克服和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实现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从而形成竞相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氛围和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区域经济学理论指出,不同区域应建立以优势生产要素为依托的专门化生产部门,通过相互交换、实现区域间分工协作,从而提高各区域经济效率水平和经济效益。“链长制”通过完善的工作机制,依靠“有形之手”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实现产业链的有序运转。
3.从国际经济学视角看“链长制”。国际经济学全球价值链集群理论认为,国际贸易过程中全球价值链环节上的特定行业通过将大量关联企业及相关支持机构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内集聚,从而获得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对于知识溢出、人力资本积累、创新、降低竞争成本和机会主义倾向,还是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方面都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价值链的治理问题则突现出来,“链长制”则是推动全球价值链治理应运而生的一项制度的创新之举。从国际经济学角度看,“链长制”可以优化国际国内市场,推进产品贸易国际化向高端要素国际化转变,全方位统筹全球价值链的各环节资源,提升企业运用高端要素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
4.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链长制”。从制度经济学来看,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经济活动主体提供激励和约束,这一核心功能是通过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效信息、外部性内部化等方式降低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而实现的。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指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自利行为产生的机会主义,交易双方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这些信息影响交易效率和双方利益,市场会出现失灵现象,增加企业信息搜寻、谈判、缔约、监督履约等费用,导致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上升。产业链“链长制”作为一种创新机制,通过“有为政府”推动“高效市场”,可以在市场交易中起到调节作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二、实施“链长制”的价值意蕴
(一)适应我国产业迈向创新突破阶段的必然选择。一般来说,各产业的发展至少要经历四个阶段:在物理空间上形成生产要素集聚、产业主导阶段、创新突破阶段、产城融合阶段。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正处于由外因转为内生,由产业主导向创新主导转变的突破时期。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逆全球化”也不断加剧,地缘政治动荡不断,致使全球价值链升级与重构,各国都将产业链安全放到了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因此,在制定出台产业政策方面,更加倾向于稳固提升本国的全产业链条,进而限制企业进行海外扩张。从我国来看,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面临新问题、新风险,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位,面临“低端锁定”风险、关键技术“卡脖子”等问题。产业基础依旧薄弱,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和重要元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大而不全”“全而不优”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将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放在了首要位置,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方案,要求浙江等自贸区“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围绕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建立产业链‘链长制’责任体系,提升‘补链’能力”。这是“链长制”第一次出现在国务院的文件之中。
(二)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畅通外循环的需要。近年来,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对我国采取了制裁、脱钩、遏制等一系列打压手段来限制我国产业的发展。随着美国对华政策从“小院高墙”到“全场打击”的转变,给我国产业链带来较大冲击。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对我国产业发展带来极大压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5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