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调查研究
为全面掌握和分析当前我县就业创业形势,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XX县围绕“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这一主题,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现状、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综合讨论总结分析,提出优化举措和工作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县属于传统农业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外出就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途径的作用。据调查,当前XX县常住人口XX万人,乡村常住人口XX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万余人,本地就近创业就业XX万余人。
针对外出转移就业。从区域看:省内XX万余人,省外XX余人,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省份,呈现沿海多、内陆少,南方多、北方少的特点;从年龄分布看:16—30岁XX万余人,31岁—45岁XX万余人,46岁—60岁XX万余人,以大龄农村劳动力为主;从文化程度看:大学学历为XX余人,高中及中职学历XX万余人,初中及以下XX万余人,中专以下学历的直接产业工人占到绝大部分;从从事行业看:建筑业XX万余人,制造业XX万余人,服务业及其他行业XX万余人,二、三产业成为就业主要渠道。
针对本地就业创业。县内就业XX万余人,其中在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就业XX万余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就业XX余人;灵活就业XX余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XX余人。近三年,全县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XX余人,创办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实体XX家,创业项目主要为养殖业(猪、牛、羊、兔子等)、种植业(茶叶、中药材、蔬菜等)、加工制造(食品加工、家具等),带动XX万余人次就业。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岗位稳定性较差。我县转移劳动力以大龄农村劳动力为主,4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约有XX万余人,占比高达XX%,“老龄化”现象十分突出,并且该群体学历初中及以下的有XX万余人,占整体转移劳动力群体XX%。由于文化水平和年龄的限制,他们大多只能在建筑业、低端服务业从事简单重复、可替代性强的体力劳动,无法适应企业技术型岗位需求,一旦用人单位面临经营困境,大龄员工就会被“优先”淘汰。近三年来,我县失业返乡的农民工达XX余人,难以稳定就业,导致全县待就业农村劳动力群体整体年龄结构较大,加之发达地区的工资待遇较县内企业更具吸引力,返乡农村劳动力有就业意愿,但“慢就业”“不就业”现象仍然突出。
(二)综合竞争力不强。我县始终坚持“培训促就业”工作导向,大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但是,一方面由于我县农村转移劳动力较多,长期在外务工,在部分培训工种课时设置上无法匹配,导致农村转移劳动力没有条件或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另一方面由于本地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意愿不强,多数农村劳动力对技能培训的显著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形成“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转变,导致参加技能培训停留在应付对待和热情不高等问题。加之农村受训人群单一、培训时间短、培训科目单调,导致许多农村劳动力并未真正掌握就业创业技能,只能通过培训获得初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从事一些简单的初级技能操作,加速了文化低、技能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近三年来,全县开展劳务品牌培训XX人次,开展返乡下乡创业培训XX人次,而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约有XX万人,培训人次仅占XX%。
(三)创业带动就业难。我县始终将返乡入乡创业工作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雁归兴达”计划,积极培育孵化返创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创业的积极性和竞争力,目前已培育孵化XX多家返创企业,带动XX余人就地就近就业。但是,因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群体受自身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制约,管理知识匮乏、经营观念落后等问题较为突出,已无法满足现代管理需要。叠加经济基础、市场环境、政策信息等客观因素影响,在新兴产业领域,农村劳动力不存在任何创业优势;在传统产业领域,农村劳动力创业在制造成本、销售服务等方面也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创业带动就业效果不佳。近三年,据对创业者回访情况来看,因经营管理不善、经济下行等因素导致运行不久停业的返创企业约占XX%。
(四)权益保障有差距。上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村劳动力群体权益的政策,但权益保障程度仍亟须提高。据调查,约有XX%的务工农村劳动力没有与单位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而短期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更是占比XX%左右,另外在签订合同的农村劳动力群体中,约有XX%不清楚合同内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方式基本上是以亲朋好友介绍或自发外出找工为主,维权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生工伤,存在“私了”处理方式,无法享受城镇职工的工伤补偿,同时还一定程度存在不按规定标准缴纳社保、拖欠工资、用工劳动环境差等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合法权益。加之域外维权工作开展难度高,由于转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17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