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个人自述,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考博个人自述政治表现)

确定了要考博,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读在职的,还是读脱产的。在职读博的好处是明显的,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拿着工资,基本上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但毕业后,按照与单位的约定,仍要回到原单位工作,为原单位服务若干年以后才可以申请调离,否则就是违约,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另外,从社会反响及实际学术水平来看,在职博士的含金量总体上也没有脱产全日制博士的含金量高。不管是在职的,还是脱产的,博士在当时还是蛮吃香的。

衡阳师院对于愿意来校工作的博士生,非常重视,给的待遇也较好,除了配置专门的办公室外,还提供10万块钱的安家费和20万的科研启动经费,并分配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有的还可以解决配偶的工作。那些选择在职读博的,除了每个月能照常拿到工资外,尽管他们原来就在师院工作,毕业后也可以与新进博士一样,享受以上安家费、科研费等优待政策。

因此,当时师院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有不少人选择了在职读博,尤其是原本就是衡阳本地的,我所在的中文系就有几个。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了脱产读博。在职与脱产的比例,大体上是一比一的样子。如果是脱产读博,则与原单位不再有任何关系,自然一分钱工资都没有,读博期间的各种花费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与莹带着孩子,来衡阳工作前,一直四处奔波,不但没有存下一点积蓄,反倒欠了不少的外债,直到我来衡阳工作的第二个年头才逐步还清。对我来说,似更应该读在职的。况且经过两年多的适应,我们也开始习惯了衡阳,习惯了作为高校教师的生活节奏。

考博个人自述,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考博个人自述政治表现)

对此,我和莹都有些犹豫,不过,经过反复协商、权衡,最终还是选择了脱产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和莹都喜欢上海,希望毕业后能留在上海工作;即使到时不适合留沪,也可以到其他的一线或准一线大城市工作。对当时雄心尚未泯灭的我来说,衡阳确实小了点,发展空间有限;在那里,我的心里有时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愁绪,使得我郁郁不乐。我想,我应该去争取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海阔天高,任我自由翱翔。

这样决定了之后,接着要考虑的就是选择要考的专业、学校和要报考哪个导师的问题。对于专业,我的兴趣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尤其是唐宋文化;凡是有关唐宋历史、文学、哲学、宗教、思想、艺术的,我都喜欢,尤其喜欢历史和文学。不过,这范围过广,我总不能把这些都选了吧,况且也并没有一个叫做唐宋文化的专业。

为了考试的方便和将来研究的需要,我还是选择了读研时的专业,即中国古典文献学,而没有选择中国古代史或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至于学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还是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华师大文化底蘊深厚,学术氛围浓烈,文科尤其出色,出过很著名学者或知名人士,如吕思勉周有光许子东钱文忠董卿、刘翔、江南春,等等。另外,师风淳朴,环境优美,素有“花园学府”之称。况且此前我曾在那里读过三年研究生,我曾在文史楼里埋首苦读,也曾陶醉于丽娃河的迷人春色,那里曾留下过我的奋斗足迹,以及欢笑与泪水。对于华师大,我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历久而弥深。

考博个人自述,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考博个人自述政治表现)

至于导师人选,我更要认真考虑,因为导师的研究专长直接影响我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和考研不同,考研不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其导师是考上之后由学校和院系统筹分配的。而考博,则一定需要提前选择并联系导师。通过对古籍所当年招生的所有博导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后,我决定选择报考郑明老师的博士生。

我向来对唐宋历史、文学兴趣浓厚,一直想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而郑老师正好熟谙唐宋文献,潜心整理和研究《通典》、《唐会要》、《文献通考》等多种唐宋典籍多年,底蕴深厚,成果丰硕。我读研时,就已经知道了郑老师的大名和他的学术成就,但跟他并不熟识。为此,我打电话给我的研究生导师严文儒先生,请他帮忙向郑老师引荐。严老师很热情,听说我要考博,非常高兴,语气里满是欢快以及对我的鼓励。很快,他就帮我联系上了郑老师,并且将郑老师的手机号码发给我,说我可以直接打电话给他。我于是按照他提供的号码,将电话打给郑老师。

接通电话后,我听到电话那头传来郑老师热情、爽朗而充满温度的声音,这声音让我感到踏实,顿时觉得我选他为导师是何等的正确啊。在电话里,我向他详细汇报了我的现状以及我的想法,也稍稍谈及了我对未来的打算。郑老师很是满意,说欢迎我报考他的博士生,并说了很多勉励我的话,这使我考博的决心进一步增强,对未来的信心进一步大增。

当这一切都确定了的时候,已经是二零零七年九月了,离二零零八年三月份博士生入学考试,只剩下六个多月的时间。我忽然意识到,时间是如此的短促,如此的金贵,我得赶紧行动起来,好好的复习备考了!当年,华师大博士入学考试,总共要考五门课,分笔试和复试两部分。笔试三门课,分别是英语、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文化史,每门课考试时间为3小时。复试(面试)两门课,分别是英语口语和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

为了更有成效的复习,我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除去上班和吃饭、休息时间外,每天分成几个时间段,排得满满的,几点到几点复习英语,几点到几点复习专业课,等等,都有详细的计划。周六、周日可以放松一下,基本不复习,而是带着妻儿游玩,或去市内公园,或在校园内漫步,这样劳逸结合,我感觉效果会更好。我向来认为劳逸结合是很重要的,并不会每天都强迫自己伏案苦学,不给自己一点休息、游玩的时间,如果那样就会把自己弄得很累、很疲倦,以致于对学习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最终也很难坚持下去。

文科尤其是这样,知识如同海洋,需要长时间的一点点积累,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靠突击一下就能变得博学。我觉得,获得成功没有什么秘诀,不管是大成功还是小成功,关键是坚持,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坚持,而不是那种“一日曝,十日寒”式的学习。那些考博成功或在某个领域获得一定成就的人,并不一定就比别人聪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人往往韧性特别好,做事情能够忍受住寂寞,并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有一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韧精神。

我固执地相信,坚持下去就会胜利。在我此前及后来十几年的任教岁月中,我曾碰到很多学生向我咨询考研或考博的成功经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比较聪明。开始时,他们都信心满满,雄心万丈,气势豪迈地向我表示一定能考上,但可惜很多人都没有坚持精神,往往复习了一两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同,就觉得学习过于辛苦,坚持不下去,最后大多放弃了。

以上说得有点远了,还是回到我的备考话题中来吧。为了更好的复习,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然后找来我所需要的各种书籍,认真地按计划备考起来。我觉得专业课对我不是难事,重、难点是英语。尽管我出身于农村,接触英语的机会少,从小到大也没参加过任何培训,但应该说,我的英语基础还是比较牢固的,这主要得益于初中及高中阶段的勤学以及英语老师的良好指导。

我一直认为,要考好硕士或博士入学英语考试的关键是词汇量;只要熟练掌握了词汇,考这种类型的试大多能顺利过关(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未必正确,各位看官姑妄听之,不必当真)。因此,我在复习英语的过程中,始终把扩大词汇量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

除了熟练背诵英语大纲要求的词汇外,我对自己还作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把专业英语八级的词汇书拿来,一个单词一个短语地逐个啃下。这样,我的词汇量比起大纲所要求的,至少要多出三四千个词汇。因词汇量很大,后来英语考试时,答题变得非常顺利,整张试卷上,基本上没我不熟悉的词汇。成绩出来后,我的英语考了64分,应该说还算不错,因为当时博士入学考试,英语考到50分就合格了。那时,为了记住近一万个词汇,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记住至少150个单词或短语,隔几天还要再加以复习、巩固几遍。

另外,每天还要坚持做四篇英文阅读理解题目,以扩大词汇量并培养语感。这样的学习自然会很辛苦,从周一到周五,我每天晚上都复习到深夜十二点才上床休息。早上六点多钟,又早早起来背诵单词。日子过得紧张而忙碌,但我的内心却很充实而快乐,因为我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在做一件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都很有意义的事情,苦一点、累一点,又有何妨?

专业课考试分笔试和复试。笔试有两门,即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史。要考好专业课,首先当然要对学校指定的参考书目熟读、精读。这些书目有《文献学概要》、《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广泛阅读各种典籍文献。

因华师大古籍所素以研究唐宋文献见长,所以,阅读唐宋文献是重点,尤其是史书和政书。史书如新、旧《唐书》、《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等。政书即典章制度类的古籍,如《通典》、《唐会要》、《宋会要》、《文献通考》等等,都在阅读之列。这些书都是大部头的,比如,一部中华书局版的《新唐书》就有20册,一部中华书局版的《宋史》更多达40册。

这样的皇皇巨著,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当然难以做到细读、精读,但仍要浏览一遍,以做到对书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不至于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好在我对这些典籍本来就感兴趣,读起来也并不觉得特别辛苦。这些典籍,内容丰富,属词文雅,读过之后,获益良多。

在两门笔试专业课中,古典文献学是由导师出题,就是要求写一篇指定题目或论述范围的专业论文,有点类似于古代科举考试的对策。对于我来说,在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里,写出一篇二三千字的论文,并非难事,我可以不作停顿的、一口气写好(不好意思,忍不住要自吹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由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各种题型组成的。只要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广,考起来也不会很难。

考博个人自述,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考博个人自述政治表现)

就这样,每天我按部就班的复习着,家里的事是一概不管的,全部由莹打理。莹常常开玩笑地“抱怨”我,说我很懒,油瓶倒了也不扶。对于家务事,真如她所说的,我确实很懒,但对于学习,我还是比较勤奋、刻苦的(又自吹了)。莹每天要照顾我和孩子的生活,自然也很忙碌、辛苦,但我们一想到我们家正在奔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心中都很充实而快乐。

过了春节,随着考试日期一点点临近,我的心情也日益变得紧张、兴奋起来,同时又充满着某种期待。不久就到了三月中旬,春风和煦,陌上花开,我已做好了一切必要的准备,信心满满,就等着赴沪赶考了!

~~(未完待续)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