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新媒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

新媒体融合发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记者”。在当前社会形态下,我们要继续做强传统媒体,树立权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改变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不断适应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虽然新媒体发展迅猛,但从实际情况看,传统媒体短时间内不可能被新媒体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品牌优势,以达到引领带动新媒体发展,促使传统媒体影响力辐射新媒体的目的。传统媒体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拓宽视角,扩大自身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新媒体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一是牢牢把握时代走向,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加快观念转变,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动作为,转换思维,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加快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的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弥补传统媒体内容不易扩散、不易保存、检索不便等缺点,不断推动媒介内容向网络延伸;加强内容建设,坚持标题为王、内容为王,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的新闻,通过跨媒体联动推助优势互补,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促使主题血肉丰满,更富感染力和渗透力。
    二是重视在服务和互动上出特色。优化信息服务,强化用户理念,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将政策宣传与用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网络投票和有奖问答等形式,引导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评论,不断提高新媒体平台活跃度。只有既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才能促使新媒体赢得良好口碑,从而聚集人气,不断提高关注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探索新应用,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借力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建设公共账号,抢占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建立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多媒体记者队伍。
    总之,加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必须站在其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的高度来认识;从注意规划、加强建设、充实队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坚持依法、科学、有效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新媒体,真正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和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新媒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范文(2)
    前段时间,我们赴xx等报业集团进行实地考察。短短4天时间的交流学习,让我们深感触动、深受启发。特别是这四家报业集团深厚的办报底蕴、超前的发展理念、健全的融媒平台、高效的全案服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比这些报业发达地区,既让我们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压力,同时也创新了理念、拓宽了思路。如何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发展,谈四点想法和建议。
    一、坚守阵地,深耕“主业”
    在智能手机普及,纸媒处于“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尴尬境地的今天,x的几家报业集团依然把“深耕主业”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首位。且不说他们拥有报纸、杂志、出版社、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强大的实力,即使是在报业经历“寒冬”的当下,《x周末》《x晚报》《x都市报》《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在读者心目中仍然还是响当当的“品牌传媒”,盛誉不减。正是依靠自身的实力和多年积淀造就的品牌价值,他们的媒体融合发展能够逆势上扬,依然走在了全国报业的前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应该得益于多年来他们“深耕主业”的理念和深厚的办报底蕴。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x说:“无论纸媒新媒,都将为‘新闻’而生,都将为‘用户’而活。”因此,要抓好媒体融合发展,我们应该像x省的报业集团那样,牢固树立“深耕主业”的理念,下功夫、花精力做好内容,并通过与技术和平台的有效结合,让主流媒体覆盖主流人群,让党媒的“美声唱法”盖过自媒体的“流行唱法”,不忘本来,开辟未来,通过精心打造“传媒品牌”,为媒体融合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顶层设计,高位推动
    媒体融合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目前,由于受体制、人才、财力等影响,我省各州市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难以实现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难以形成立体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现代传播体系。因此,就需要顶层设计和构架重组,需要流程再造和生态重构。
    我们考察的x几家报业集团,在顶层设计上都具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和完备的制度。因而,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他们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比如x报业集团推出的“x+”客户端已有3000万订户,同时还吸纳多家公号进驻,开发了客户端交党费等多种社交功能;x都市报推出了网红记者等;x晚报报业集团发挥品牌优势,在广州投资最热的地段建起了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并通过发展产业园区,进行多元化经营,走出了媒体融合艰难的困境……由于他们在战略规划、媒体融合、商业模式、组织构架、人力资源、全案服务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考量和方案编制,进而保障了顶层设计的高水平、整体性、集成度以及可持续发展。
    因此,顶层设计对各州市媒体融合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同时在全体员工中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氛围,一起为改革发力。只有统一了每位员工转型的思路和目标,才能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否则,就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媒体融合转型会变成一句空话。
    三、多措并举,深度融合
    ***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而目前我省的一些州市级新旧媒体融合,多抱着等待和观望的态度,即使有的报家进行了所谓的媒体融合,但仍然办法不多,创新不够,基本上落入了简单“相加”的窠臼。因此,我们要学习和借鉴x报业好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做法,采取多种措施,真刀真枪地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韧劲去推动媒体的深度融合。
    一是要实现人的融合。打破现有人事干部制度中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摸索适合本媒体发展的管理机制,靠制度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消除原有体制和机制的限制,特别是消解传统纸媒与新媒体业务的鸿沟,进行机构、人员、岗位的重新整合,最终实现资源整合。
二是抓好技术支撑。在x考察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这四家报业集团均搭建了自己的融媒云平台,都建立了自己的融媒体指挥中心,他们将报业集团旗下的报、网、端、微、频进行了全面融合,真正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发布的新闻生产模式,真正发挥了大数据为新闻策划和指挥提供参考的作用,传播力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而反观我省各州市报家目前基本还没有组建这样的大型融媒平台。因此,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就必须抓好技术支撑,学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通过实施“移动优先”,重点抓好“中央厨房”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2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