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构建课程理论系统,引领英语教学实践
——对《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的评介
林新事
摘要:对于我国来说,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实践经历了悠久的过去,但作为课程的理论研究只有短暂的历史。英语作为一门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经过集体传统和个体历史经验的筛选。因此,英语课程的本土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章兼中教授历经数十年,进行了艰苦卓越的理论研究、实验探索和实践验证,构建了中国英语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框架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一书。该书理论性与实践性并蓄,基础性与学术性相融,指导性与操作性结合,对英语师范生、在职中小学教师和英语教育研究者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英语课程;课程理论;教学实践
一、引言
语言与课程一体性使得人们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遇到不少的困惑。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学科课程。作为语言,它是交际功能和交际环境的存在;作为学科,它是学科结构和知识系统建构的存在。两者同时存在于同一课程结构,生成于同一课程空间,演化于同一课程流程。因此,英语课程构建的复杂性和课程实施的难度陡然增加。这是其一。
其二,英语课程与教学两者关系认知的迷茫、分界不清,给课程建设带来不少困扰。英语课程与教学的分界纠缠不清,两者历史上的“恩怨”不断。是课程与教学相互包容?是两者相互独立还是自成体系?还是课程包含教学?一直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者是两个中心,两条主线,两个主体空间,还是二位一体?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不存在相互依存和关联。历史上人们也曾把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分别构建,互不隶属。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隶属关系,并且课程包含教学,教学只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是课程实施的一部分。这是课程改革以来,一部分教师的认识。但人们对于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依然有待深化。
其三,英语作为外语,其学习和教学的经验体系造成课程建设的困难。英语是“泊来物”,是一门外语。作为母语和作为外语的教与学有共性,更有差异。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英语是拼音文字系统,也是分析性语言;汉语是表意文字系统,也是综合性语言(林新事,2007)。两者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的经验系统有着许多不同。英语强调语音在语义获取和语用中的表征价值(Baddeley, 1990);汉语强调词形与语义的对接,语音只是语义的一种中介而已。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作为外语,其学习过程必定接受本族文化、情感和经验的过滤。单就这一方面来看,英语作为外语,其课程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
其四,英语课程、教学、学习与学习者内在关联性认识不足,操作不当导致课程建设的功能性失效。学科是课程知识结构的本源,教学与学习是课程结构的功能性表达,课程建设是学习者(包括教师)的自我构建过程。因此,英语课程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它与教学、学习和学习者是一个多维联动的有机系统。这为英语课程的理论体系建设和实践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章兼中教授直面上述四大困难,历经几十年艰苦卓越的理论研究、实验探索和实践验证,构建了中国英语课程与教学理论框架,奠定了实践体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一书,是章兼中外语教育文库中的一块瑰宝,它填补了理论上的空缺,克服了实践上的迷茫,指明了英语课程与教学理论建设的方向。
二、本书的内容与结构特点
(一)内容选取科学,知识适切度强
纵观目录,细读全书,不难发现章兼中教授对本书撰写的用心之深,立意之高,布局之科学,逻辑之缜密。不管是全书的组织,还是行文,都可以看出章兼中教授的匠心所至。本书内容布局合理,连结科学,结构清晰,系统明显,形成点线面的结合。从目录来看,从第一章“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到第八章“英语课程与教师发展”可以理解为点的布局,而英语课程论是本书的主线,由点到线,再由线推广到本书内容的广度或范畴,形成“面”。围绕主线,面通过点,逐点突破,逐点整合,逐渐拓展,逐渐构成由点和线连接而成内容广度,形成本书的内容和结构框架。
(二)内容与结构相融,难度与能力依次递进
如前所述,从本书内容的学习或阅读过程来看,由点、线、面构成的是不同的层级或层次。线是点的递进,面是线的发展,它们的联动构成了不同等级发展的结构系统。对于初涉英语课程与教学理论的读者而言,点是基础,点的学习或知识的获取是基础,每一个点,也就是每一章的学习或阅读必须与主线,即课程与教学论相融合;线是关键,只有把点连成线,知识内容才有可能转化为知识结构;面是结果,也是归宿。面是对线的超越,学习者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内容的学习,提炼为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结构,再把它转化为个人的经验和能力。这就是本书作者的用意之所在。
(三)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分层推进
作者从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着眼,梳理英语课程的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本源;又以时空的大视野,追溯外语课程标准的历史流变,构建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原理。通过过去与现实对比,使读者理解外语课程标准的历史演化。通过国际上不同国家外语课程标准的对比,让读者了解不同国家外语课程标准的差异,在大时空和大背景中构建外语教育理念和英语教学的思维空间。
原理、原则或准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作者在构建原则之后,展开英语课程实施、评价和师资建设的论述,在方法、模式、资源和教师发展的不同实践维度上层层推进,步步深化。
三、本书的基础性与系统性
(一)基础性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作为基础性读物主要有四个理由: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可以作为英语师范生学习的基础材料;三是可以作为在职英语教师,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和进修的基础性教材;四是为英语教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内容的基础性来说,本书选取的是作为英语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内容,经过我国本土英语教育实验和实践沉淀而成的基本理论,也是章兼中教授作为中国英语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历经几十年构建的基础性理论与实践结构系统。其基础理论涉及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其实践操作关涉课程目标、环境、资源、模式、方法、常规等方面。
从英语师范生学习的基础来说,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是英语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这一课程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实践和研习反思;三方面的内容分成三个阶段或三个环节落实:理论学习、教育实习和实习之后的研习反思,即“理论—实践—反思”结构。本书编排的前后内容和顺序基本与师范生的教育知识获得结构相吻合,该书作为英语师范专业课程的教材再合适不过了。通过2—4年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夯实职业基础,初步构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和经验结构。
从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和进修的培训教材或必读书籍来说,一方面由于入职后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往往忙于教学,缺少系统性的进修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的第一线实践和经验需要理论的进一步验证、引领和改善;通过研读本书可以在以上这两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因为入职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职学习的基本路径是:经验积累—理论验证—问题破解—能力发展。通过细细品味该书,读者会体会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交融的逻辑慢慢地出现在脑海中。借助于实践经验深化对教材、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的理解,不断提高在职教师对课程的掌控能力。
作为英语教育研究的基础性读物,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一定的前沿性,能作为英语教育研究者的必备之书,可供查阅,也可供细细研读。透过书中通俗的语言,理解深层结构,体会本书中的深刻道理,认知英语教育的本土化过程;了解前沿的现状,解读前沿的价值和意义;夯实研究的基础,把握研究方向,掌握研究方法,发展研究能力。
(二)系统性与系统
本书系统由四个有机部分构成,即四个子系统:理论与概念系统、操作与案例系统、环境与场域系统、资源与师资系统。
本书的理论与概念系统被置于明显而又重要的地位。这一子系统主要由如下几方面的理论组成: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是英语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是英语课程的本源;心理学体现了英语课程建设的心理过程;社会学体现了英语课程建设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以英语课程建设为主线,高度融合和吸收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的课程意义。读者通过研读渐渐地构成了以英语课程为中心的“同心圆”动态心理图景,也就是说,读者形成了心中语言课程的观念世界。这一动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穿透力。它首先渗透至操作和案例系统,继而弥散在环境和场域系统中,又扩散在资源和师资系统里。从表面上看,书中的这一动态系统表述简单,语言朴素。其实,朴素语言的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理论系统,在阅读过程中留给读者许多遐想空间,多一些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学会构建自我理解和自我理论。如果阅读中依然存在不少困惑和困难,读者可以选择一些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书籍作为补充,深化对本书理论部分的理解。
从理论上看,操作和案例子系统是英语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功能性表达。实践中的操作与案例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互为因果(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2004)。本书所提供的案例为课程教学操作提供样板,优秀的课堂教学必然是优秀的教学案例,优秀的教学案例是教学实践性学习最重要的素材。就英语学科教研组建设而言,优秀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是成为优秀教研组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操作与案例子系统不是一个自足自主的系统。它只有结合理论,才能拓展教学的视野和思维的空间。通常所说的,有教学行为,无教学思维,就是指这一系统空间的窄化,也是指教师教学之树的枯萎。操作与案例系统是行为、情感和认知多维空间的系统组合,课堂教学是教师经验、能力和人格的系统表达,也是师生课堂行为、情感和认知不断互动,不断整合,逐步分享,系统演化的结果和过程。
环境与场域支撑系统是指课程教学实施的条件、场域、背景和文化支撑。这一系统不仅指外部环境和场域,也指内部的心理环境和场域。本书对这一系统的直接描述和论述不多,或者很难清楚看到。如果读者仔细研读,你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如,一些目标、原则、方法、教学要求和案例,都有这一系统的身影。课程建设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环境和场域指向,原则的制定和实施、方法选择和使用都需要背景和场域的支撑。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案例更是这样,教学要求是在具体的环境和心理场域中实现的。
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包括教育资源、学习资源和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建设是学校英语教育重中之重。目前,英语课程建设分为三类和三层。三类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层是指基础层、拓展层和研究层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改造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其中,教材二次开发被视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改造有机组成部分。本书倡导和提供的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和实践内涵值得细细品读。
师资建设是学校英语教育的保证。师资就是教师的资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教学水平、自身道德素养和其它为人之师所不可缺少的综合素质。本书倡导的师资建设主要涉及六个方面:职业道德、学科能力、基本理论、教学能力、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随着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单靠原先英语教师单一的教学能力建设很难应对日益复杂的英语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需求,英语教师能力结构的多元化,能力建设的系统化是师资建设的必然趋势,本书对这个系统的建设着墨不少。本质而言,学校建设最终是师资建设与教师发展。没有一流的师资,不可能有优秀的学校和培养卓越的学生。本书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体现着师资建设与教师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四、本书的专业性与学术性
(一)专业性
专业性是指专业性质,也就是对于某一个行业来说的行业性,即行业的实践性。本书的专业特性明显,专业内涵丰富,专业逻辑缜密,专业边界清晰。全书从理论的架构,到实践的描述都遵循着专业的基本路径,即结构—功能—过程。本书犹如一册英语师范专业的百科全书,可供查阅,可供参考,又可供研读,其专业性可见一斑。
(二)学术性
学术性是指某一学科中的理论性。研究者围绕学科理论问题展开的讨论而发表的观点,一般都具有学术性。本书体现了学术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师范生或教师通过研读夯实一定的学术理论基础。学术的前沿性使读者能研读了解学术前沿状况,理解学术走向,把握研究趋向。
五、本书的指导性与操作性
《英语课程与教学》一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基础理论、课程实施、课程资源整合和课程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理论由浅入深,有丰厚的实践意涵,语言朴实易懂,论述有理有据,行文逻辑缜密,读来犹如一本理论指导用书引领读者拾级而上。
课程实施部分的表述深入浅出。知识性与操作性结合,辅导性与应用性结合,语言理解与实践运用结合,讲解与辅导结合。以英语语音教学为例,本书从语音教学的概述,到语音教学目标的制定,语音教学方法的选择,语音教学案例的示范等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英语课程资源整合建设方面。本书从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建设着手,从语言哲学和学生个性发展着眼,以英语教学和学习为主线,协同,统筹和融合了学校、社会和网络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拓展教学实践场域和想象空间,丰富英语课程的实施功能,变革教学方式,使读者在课程实施中增强效率和效能意识。
六、结语
章兼中教授历经几十年的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建构了系统和科学的英语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为人真诚,治学严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堪为楷模。深入研读,读者便不难发现,章兼中教授主编的《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正是集实践与理论、方法与原理、教材与专著、专业与通识、学术与经历于一体。围绕着理论基础、实验案例与实践操作之主线逐步展开,层层推进。理论性与实践性并蓄,基础性与学术性相融,指导性与操作性融合。读者在全书学术的背后和行文逻辑可以清楚看到作者的身影,体会他学术人格的意义。读着,读着,读者渐渐地理解本书的学术价值,感受学术人格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Baddeley, A. Human Memory, Theory and Practice[M]. Allyn & Bacon A Viacom Company in USA, 1990.
[2]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M]. 2004.
[3] 林新事. 英语学困生阅读障碍的语音成因[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Curriculum Theory and Conducting the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Comments on English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Lin Xinshi
Abstract: In China, it has a long history for English taught as a foreign language, but a short past for its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study as a curriculum. English, as a course, needs the selection of collective 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and urgent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English curriculum and school-based construction. Professor Zhang Jianzhong has been devoting himself to the theory,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of English teaching for decades, making a framework and background of English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in China. The book English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is his masterpiece based on years of working. This book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foundation and academy, guidance and operation, which is of great helpfulness for the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in-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and the researchers of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curriculum; curriculum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7年第1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