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 。
让人真正惊讶的是:成年后我们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
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常有的感受。
蛤蟆带着奇怪和不安的感觉回去了。
在回忆童年的过程中,他感到一阵巨大的悲伤,因为他极少是照片里的主角。
严苛的父亲,安静的母亲是他小时候的全部世界,然而他的童年却并没有多少关于爱和快乐的回忆,主要是悲伤和抑郁的情绪,还有孤独。
除了身为主角的父母,他也能记起另外一些龙套一样的角色,他们的举止和情绪,丰富了他看到的这个世界。
但当这些记忆擅自闯入他的脑海中时,他感受一股愤怒在累积,但不确定是在对谁发怒,或是因什么事情愤怒。
于是,他开始为自己的愤怒感到内疚。
随后他明白,那是对父母的极度愤怒,而他为这种愤怒而感到羞耻。
这种愤怒很难化解,他受恩于父母的赐予,生活十分优越,更为难的是,父母在时他就很难对他们生气,更何况他们已不在。
然而内心的愤怒却不肯消退。
所以当他再次见到苍鹭时,情绪仍然很抑郁。
童年的回忆让他感到非常痛苦,却不知道是否应该让这些不好的情绪释放出来,是该哭还是不该哭?
“你现在可以选择,是听从父母的声音,还是允许自己做主?”苍鹭为他指明了方向。
情绪是身体的重要部分,无论是高兴,悲伤,愤怒,各种情绪存在是很正常的。
认识自己的情绪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情绪并不会因为你的否认、无视或压抑就不存在。
如果你这么做,那只是表明你是一个残缺的人,没有完整地了解自己。
童年里对你影响最大的人,会直接影响你的行为反应模式。每一个自然型儿童都是适应型儿童。
因为在儿童的世界里,父母是一个强大许多倍的存在,如果没有力量表达不想要,就必须学习顺从对方,不被 允许争辩就只好同意,甚至总是想要取悦对方,以此得到认同和关注,所以不停地道歉。
这种模式一直由过去延续到现在。
而这样压抑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依赖”。
而所谓成长,就是从婴儿时期的绝对依赖,慢慢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一直在试图打破将父母子女绑在一起的这根“依赖”的绳子,当你成功挣脱,就表示你积累了“独立”的力量。
有人能完全达成,有些人可以部分达成,而很多人则会依赖一辈子。
换句话说,有些人永远也不会真正长大成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