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即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今天想跟朋友们分享我的阅读史。
这些年我坚持读书运动,重新塑造自己。我的大部分时间和金钱都用在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有价值的这件事上了。为了推广阅读,结识书友,签名赠书超过五百多本。
前些时候又给同学们签名送书了,送的是儿童文学《城南旧事》、《青铜葵花》和《草房子》等。同学们当时拿到书的时候可高兴了,他们争先恐后,一脸欣喜的问我:“老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呀?老师,你读了多少本书呀?老师,您一年读多少本书呀?”
说到阅读这件事,我的记忆中应该是从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连环画开始的,当时应该九岁了。后来也经常去县城的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看书,通常都是周末看一下午,两个下午可以看读完一本书。
2001年上海《萌芽》杂志开始进入我的阅读视野,通过萌芽杂志知道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也认识了韩寒,买了他的第一本畅销书《三重门》。如果你跟我同龄,在中学的校园你会看见一个手握书本,有着忧郁气质的白衣少年,他话很少,却喜欢微笑。
2004年我十八岁,去北京求学,开始订阅《三联生活周刊》,喜欢上国人称老徐胡徐静蕾,也开始看《歌迷大世界》这类的娱乐杂志。我真正意义上的坚持阅读是这一年开始的,我还记得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挨冻的日子,手里拿着书,脚下来会踱步……
2008年我来到了深圳,订阅的杂志从《三联生活周刊》换成了《南方人物周刊》。我还记得每个周末的早上七点在深圳图书馆排队进馆读书的日子;每年年底从深圳回家过年,行李箱里装的都是这一年读过的书和杂志。
2011年夏天通城发大水,我的藏书被水吞噬,自己一边摇头苦笑,一边从满目疮痍的书堆中抢救一些书拿到石板上晾晒的时光;
2014年我二十八岁,十年时间我已经读了八百多本书了。那一年我的身边已经没多少人读书了,我却想到了要签名赠书。我来到了湖北通城网工作,认识了热心公益,胆识过人的程老师。参加过近百场大大小小的新书发布会和读书分享会,遇见了许多优秀的作者和读者。新书发布会我让能近距离和作者当面交流,并且拿到签名书。
2016年我制定的阅读计划是每年读100本书。那年我在几位师长的引荐下来到县里有名的企业新三汇工作,认识了受人尊敬的李总一家。我的工作是负责宣传,做着喜欢的讲解员,也经常在西城的带领下前往各地参加博览会。
2020年疫情爆发,我安静的在家读书,通过电台和短视频推广阅读,分享一些治愈文章,这一年我读了120本书。
这两年在学校教书,读书的时间少了一些,但每年保持在50本左右。截至清明假期结束,我读过的书加起来已经超过1500本了。
我读的书比较杂,从类型上来说小说、散文、哲学、诗歌、人文、社科都有。我喜欢的作家还是以国内作家为主,也有少数的欧美作家和日本作家。
这么多年书读了不少,笔耕却不多。主要还是自己的不自信啊。经常输入知识,没有输入人反而会变得不自信,越读越觉得自己浅薄。这样的感觉很不好,以后还是要经常写一写,即便只是一些随笔和读后感。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by伏尔泰
不管未来怎样,我依旧会勤奋好学,坚持阅读,努力去拥有智慧和见识,传递温暖阳光,热爱美好的一切,陪同学们一起成长。我不是你的心灵鸡汤,我是你的梦想同路人。
我是有趣的小王子,一个超爱读书的文艺青年。以上就是我的阅读史,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