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研讨发言材料汇编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研讨发言材料汇编(5篇)

篇1: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通过自我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主发展、特色显著的金融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这些理念与路径的产生并非从天而降,而是金融业发展规律与中国国情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当前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让这条特色发展之路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所在。实体经济与金融两者共生共荣,金融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必须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金融只有扎实服务于实体经济,扎根服务于人民大众,才会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最为关键之处,也是各类金融机构所要坚守的核心发展理念。

  其次,要坚持国家战略发展导向,这对于增强我们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进一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金融业应有的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金融业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提振内需这个主要基点,助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金融业还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内循环的堵点,加大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贡献力量。

  在这个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以及随着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将产生很多金融服务的新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效应逐步显现,这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金融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探索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助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金融机构城乡布局,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还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转型发展,满足各类绿色经济所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

  再次,要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金融工作起于为人民大众服务,也源于人民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所在。金融发展的增长点要聚焦在解决好人民大众普遍关心的金融服务需求问题上,金融服务要体现在人民大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上,而普惠金融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体现,金融业要根据人民大众对金融服务需求更趋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共同富裕,助力实现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开展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重要前提是自身具有稳健发展的基础,只有自身平稳有序才能更好发挥好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所以金融业要持续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力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经过前期的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中长期积累的风险得到了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业要始终把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保持对内外部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前瞻预判,借助创新手段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要严密防范资本市场异常波动风险、房地产泡沫等各类风险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同时也不能因为惧怕风险而束缚住发展的手脚,要正确处理好稳经济和防风险关系,做到稳增长与防风险两平衡、两不误。

  当今世界处于新旧格局转换之中,我国也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金融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完整、准确、全面理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深刻含义,对“国之大者”要做到了然于胸,这是人民的期望、改革的要求、历史的传承与使命的责任。我们要继续深化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大众,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发展作出重要理论贡献和实践引领,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绩。

篇2:

解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兴业探索”

作为国内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成立35年来,以“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为指导,在国内金融业改革发展大潮中异军突起,实现从区域银行、全国银行、上市银行,到银行集团、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多级跨越,稳居全球银行前20强。
兴业银行“商行+投行”特色鲜明,近年来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打造和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集团资产规模已近10万亿元,年净利润超900亿元,服务130万户企业和近1亿居民客户。其发展壮大与找准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定位、紧跟金融改革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密切相关。
“弱小”商业银行的华丽蜕变
据兴业银行最新一期财报显示,集团总资产9.89万亿元,面对今年复杂困难局面,较上年末增长6.73%。从筹办之初注册资本金迟迟凑不齐到近“十万亿”银行,兴业人感触最深的是,始终与国家金融改革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才有了今天。
1988年,为活跃商品经济、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兴业银行(原福建兴业银行)作为全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带着福建省金融改革期望应运而生。成立时,5亿元注册资本金中3.75亿元是财政划拨的国有银行“拨改贷”项目资金,实际上是继承前身福兴财务公司债务。
面对这一新生事物,福建省内除宁德、厦门、龙岩等地市财政局积极入股外几乎无人问津,兴业银行甚至曾上街摆摊吆喝募集资本金。“开门时,信贷高度集中于国家专业银行又恰遇三年经济整顿行业市场规模紧缩。”兴业银行有关负责人说,创业之初可谓百事维艰、内外交困。
当时兴业银行提出“办真正的银行”,主动变“坐商”为“行商”,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户。原兴业银行厦门办事处员工回忆,1989年秋,厦门新兴公司职员带着470万元巨款在下班时间前来请求暂存,工作人员立即返工忙活到半夜,这在以前企业是不敢想的。靠着优质服务兴业银行也逐渐在省内站稳脚跟。
1996年,兴业银行开启“二次创业”,走进金融机构“高手林立”的亚洲金融中心上海,开办第一家省外分行。面对资本雄厚、业务成熟的同行,兴业银行前瞻性把握国家金融改革和市场需求机遇,瞄准了国内年轻的资本市场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清算业务。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经处负责人刘立菁表示,当时其他银行都觉得这块业务是“鸡肋”,兴业银行却看到了国内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这也让他们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主办存管银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证券结算银行、股票期权资金结算银行。依托银证合作开展银银合作,搭建平台深耕同业业务领域,还帮助兴业银行建立起差异化业务优势。
勇于创新让兴业不断把握住新机遇。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经济勃兴,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开启,兴业银行抓住机遇,引进国内外优质战略投资者,推进更名上市等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启银行构建金融控股集团探索,更好地满足了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2010年前后,兴业银行先后成立兴业金融租赁、并购兴业信托,组建基金、消费金融、数字金融、理财等子公司,建立金融研究机构。与此同时,通过把握国内城镇化、绿色化发展潮流,主动挺进主战场,有效助力资产规模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发展理念提出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变化,兴业银行逐渐将业务重心转移到服务“双碳”战略、共同富裕、科技创新、“数字中国”建设,从规模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构建以香港为基地、境内自贸区为互补,以欧洲、东南亚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为前沿的国际化经营布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
穿越经济周期的守正创新
梳理兴业银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坚持按照商业银行规律办事,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时刻绷紧风险管控的弦,稳健而又不保守地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其始终走在正确前进道路上。
成立之初,兴业银行亟需更多支持以在省内立稳脚跟。相关业内专家表示,当时不少省外同类银行选择实行总分行两级法人制度,走与地方合资建立二级分行共享收益以获得支持的路子。但经多方考察后,兴业银行认为这会给统一的经营理念的贯彻实施埋下隐患,始终坚持一级法人、统一法人。坚持稳扎稳打稳健经营,也是兴业银行的显著特点之一。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兴业银行历任“掌门人”认为,把握国家经济大势和金融政策变化,回归金融本源、按银行规律办事,与时代同频共振、主动创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是解决发展过程中危机的根本遵循。
近年来,为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加大了金融乱象监管整治力度。在此背景下,兴业银行主动降低发展速度,压缩同业和非标业务,提升存贷款占比,实现了资产负债表万亿级重构,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促进业务结构和经营发展更加均衡稳健。
随着经济发展向“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转变趋势,兴业银行近年来又推进新一轮资产负债表再重构,不断提升业务结构与经济结构契合度。截至2022年末,兴业银行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行业贷款增量超过全行对公贷款增量的50%,制造业贷款余额达5853亿元,位居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科创企业贷款、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增速均在55%以上。
持续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兴业银行客户结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和风险递补能力长期保持在国内银行业较好水平。2017年至2022年,不良贷款率从1.58%降至1.09%,拨备覆盖率从211.78%升至236.44%。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还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党建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银行防控金融风险不仅要统筹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不断提升对各类风险的预判和驾驭能力;更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防范政治风险上下功夫。”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说。
扬帆高质量发展的“航向”
如今“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化、绿色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兴业银行根植福建、得风气之先,坚持“科技兴行”方略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潮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引领绿色金融探索,成绩突出。当下,其正以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全力巩固基本盘并发力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兴业银行绿色融资余额1.63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位居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理财规模、非金债承销规模分别排国内银行业第3和第2,理财综合能力连续21个季度蝉联全国性商业银行榜首;普惠小微贷款、科创企业贷款、能源金融、汽车金融贷款余额和园区金融资产,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着眼数字时代打造未来银行。兴业银行将数字化转型提升至生死存亡的高度,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夯实技术底座完善生态场景,致力于实现“构建连接一切的能力,打造最佳生态赋能银行”。兴业银行总行科技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兴业银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升至3.71%,科技人才队伍增加到近7000人。
如今,数字化不仅成为兴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其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关键所在。

篇3: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业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也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大意义和本质内涵,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维护好金融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强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

新时代金融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强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以金融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认真领会、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内涵,即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决定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发展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价值取向,这决定了金融工作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宗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这决定了金融工作的发力方向和服务重点;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这决定了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开放方向,这决定了金融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强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管金融体制机制,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各项大政方针和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党的号令指到哪里、金融服务就保障到哪里。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在把握国家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守牢金融风险底线,始终做到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7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