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三国演义》脍炙人口的故事中和《出师表》催人泪下的千古名篇里,蜀汉丞相诸葛亮因其超群的智慧,一生的忠贞而广为人知,是国人公认的千古名相之一。
而以其命名的景点也自然深受海内外游客的亲耐。
三年前,有幸随着学校七年级新生参加“畅游三国圣地”系列活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汉中勉县。故地重游定军山、武侯墓、武侯祠、诸葛古镇。
呼吸着家乡新鲜又熟悉的空气,跟着充满好奇无所不问的学生,看着诸葛古镇商业街两边的三国旗帜“魏”“蜀”“吴”,我的心境好似一下飞回到了1700年前的三国时代。但又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正统观念,所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诸葛亮在给蜀汉皇帝刘禅上书痛陈北伐的《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汉,后汉就是东汉。两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大一统时代,我们今天人口最多的汉族,族名也是源于汉朝的强大和影响力。
汉朝之后呢?
曹丕通过“禅让”的方式,让汉朝皇帝献出了他的天下。尽管曹丕的禅让带有胁迫的意味,但总算在形式上和实际上成为了汉朝的终结者和取代者,建立了魏,史称曹魏。曹魏并没有统一天下,和它并存的至少有汉朝皇族后裔刘备建立的汉,立国于川蜀之地,史称蜀汉,也宣誓着自己才是汉朝国祚的真正延续者。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就像真假美猴王一样,曹魏一直视蜀汉为割据,蜀汉则称北方为“曹贼”,互为死敌,互相攻伐。
秦汉以来的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诸葛亮就是这一理念的贯彻者。
真实的历史可能没有《三国演义》里边那样让人在希望的边缘一次一次的绝望,流连忘返,荡气回肠。隋唐以前,黄河流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如果不是几次战乱,南方是很难望其项背的。立国于川蜀的汉,国力远逊于占据中原黄河流域的魏。随着时间的推移,蜀汉自保尚且不知可否,而诸葛亮感念刘备知遇之恩,托孤之重,以自己超人的政治军事才能数次北伐中原,让蜀汉在国力、军力都远不及曹魏的情况下,一直保持战略攻势,直至逝世。
那么,诸葛亮北伐大军的旗帜上面应该写的是什么呢?
回到当时的时空下,诸葛亮是汉丞相,他要“北伐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至于魏,对诸葛亮来说是不存在的,完全忽视,乱臣贼子而已。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回1700年前三国时代,来到北伐前线的汉中,我们会看见一位两鬓略微苍白,目光坚毅北望中原的老人,他身后的大旗一定是“汉”。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这场真假美猴王之战,魏成了初步的胜利者。再后来三国归晋,西晋统一了中国,作为正统的唯一,西晋国祚以曹魏的方式承袭自曹魏。所以在晋人陈寿所著《三国志》中必然尊魏为正统,称蜀汉为蜀,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这也是我们历史分期“魏晋南北朝”中“魏晋”的由来,也是今天人们的常识。
以至于人们一说到三国时代,脱口而出“魏蜀吴”。魏是国名,吴也是国名,那么“蜀”呢?人们习惯上叫蜀,久而久之似乎忘记了,这个政权是西汉,东汉之后的季汉。诸葛亮不是蜀国丞相,是汉丞相,至少是蜀汉丞相。
这座仿古的商业街以诸葛命名,往来游客络绎不绝,三分天下“魏蜀吴”的观念早已妇孺皆知。大家都在欣赏街边美景和品尝各色美食,嬉戏拍照流连忘返。
而我却在心里为诸葛丞相鸣着不公。别的地方也就不说了,商业街借着诸葛亮的旗号挣钱,那就应该尊重诸葛亮的政治立场。在诸葛亮的立场中,根本就不存在“三国”,真正的国家就只有“汉”。无论是死磕的“魏”,还是僭越的“吴”,都是暂时的割据。在大一统的观念下,中国永远都只有一个,只是需要时间来统一。
在后续的旅程中。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景区“蜀”的旗帜。我想诸葛丞相要是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而在今后的讲课中,我一直给学生建议不要把“蜀汉”简称为蜀,就叫蜀汉挺好。在诵读《出师表》时一定要记得,这是汉丞相,一心匡扶大汉的诸葛丞相。
“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
首记于2019年汉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bi.com/8142.html